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 吴则礼 〔宋代〕
正憎风雨暗炊熟,朝日似为寒食晴。 树头树底作许好,举扬春事怜音声。 聊呼上坐行饱饭,著处小立惟青青。 更无花片近老眼,快遣鶬鹒来一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正讨厌风雨使得炊烟暗淡,早晨的阳光似乎是为了寒食节而晴朗。 树梢树下都显得如此美好,赞美春天的声音令人怜爱。 姑且招呼上座的人们吃饱饭,随处小立只见青青的草色。 再也没有花瓣靠近我的老眼,快让黄鹂来鸣叫一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冷食。
- 炊熟:指炊烟。
- 朝日:早晨的阳光。
- 举扬:赞美,推崇。
- 音声:指春天的声音,如鸟鸣等。
- 上坐:指宾客或尊贵的人。
- 著处:随处,到处。
- 青青:指青草的颜色。
- 鶬鹒:即黄鹂,一种鸟类,叫声悦耳。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在清明节前一天禁火,只吃冷食,后演变为寒食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当天的景象,通过风雨、阳光、树木、鸟鸣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正憎风雨暗炊熟”表达了诗人对风雨的不满,而“朝日似为寒食晴”则转而赞美晴朗的天气。中间两句通过对树木和春声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希望黄鹂的鸣叫能带来更多的欢乐。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憎风雨暗炊熟”:诗人表达了对风雨的不满,认为风雨使得炊烟暗淡。
- “朝日似为寒食晴”:转而赞美早晨的阳光,似乎是为了寒食节而晴朗。
- “树头树底作许好”: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 “举扬春事怜音声”:赞美春天的声音,如鸟鸣等,令人怜爱。
- “聊呼上坐行饱饭”:姑且招呼宾客吃饱饭,展现了诗人的热情好客。
- “著处小立惟青青”:随处小立,只见青青的草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
- “更无花片近老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希望有更多的花瓣靠近自己。
- “快遣鶬鹒来一鸣”:希望黄鹂来鸣叫一声,带来更多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朝日似为寒食晴”,将阳光拟人化,似乎是为了寒食节而晴朗。
- 对比:如“正憎风雨暗炊熟”与“朝日似为寒食晴”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同天气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描绘寒食节当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不利的天气。
- 朝日:象征着晴朗和希望。
- 树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音声:象征着春天的声音,如鸟鸣等。
- 青青:象征着青草的颜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
- 鶬鹒:象征着春天的鸟鸣,带来欢乐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寒食”是指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 诗中的“鶬鹒”是指什么鸟? A. 黄鹂 B. 杜鹃 C. 喜鹊 D. 燕子
- 诗中的“朝日似为寒食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天气的赞美? A. 风雨 B. 晴朗 C. 阴天 D. 雾天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春江晚景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诗词对比:
- 吴则礼《寒食》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吴则礼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声音的描写,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吴则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