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所,朱红的砖瓦砌成的拱形大堂,透过明亮的窗户与主廊相连。外面的省级官员在西侧的草坪上聚集,而枢密院的官员则位于东侧的厢房中。
注释:
- 朱荣:指朱红色的装饰,象征着富丽堂皇。
- 铅砌:用铅制成的砖瓦,表示建筑材料的精致。
- 拱都堂:拱形的大厅,通常用于重要的仪式或聚会。
- 静合:安静和谐的意思。
- 明窗:光亮的窗户,象征着明亮的环境。
- 夹主廊:夹在主廊之间,主廊是主要的走廊或通道。
- 外省诸司:指外地的各个省份的官员。
- 西恻畔:西侧的草坪或区域。
- 枢寮:枢密院,负责国家机要事务的机构。
- 外东厢:东侧的厢房,表示不同的空间布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纯,号兰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文情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夏至日的祭祀活动前夕,诗人以诗歌记录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节气和祭祀的重视。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祭祀场所的环境。诗中通过对建筑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朱红的砖瓦、明亮的窗户,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气氛,反映了古代祭祀场所的庄重与神秘。
诗中提到的“外省诸司”和“枢寮”,不仅体现了祭祀活动的规模和重要性,也暗示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西侧的草坪和东侧的厢房,形成了空间上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描绘外部环境的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通过细腻的描写,魏了翁展现了对祭祀活动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神灵和自身存在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荣铅砌拱都堂:通过色彩与材质的描写,塑造出一个华美的祭祀场所。
- 静合明窗夹主廊:静谧的环境与明亮的空间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内心的宁静。
- 外省诸司西恻畔:描绘了祭祀的参与者,体现了其重要性。
- 枢寮却在外东厢:强调了不同角色之间的空间分隔,暗示着各自的职责与地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荣铅砌”与“静合明窗”,形成和谐的音律美。
- 意象:通过建筑与环境的描写,传递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和人文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荣:象征着荣耀与尊贵,反映出祭祀活动的庄重。
- 明窗:寓意光明与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拱都堂:突出祭祀的中心地位,体现了活动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荣”主要指什么?
A. 颜色
B. 建筑材料
C. 祭祀活动 -
诗中“外省诸司”的意义是?
A. 参与祭祀的官员
B. 祭祀的神灵
C. 祭祀的地点 -
诗中哪个词汇涉及到空间的对比?
A. 明窗
B. 西恻畔
C. 拱都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与杜甫在祭祀题材上的作品,两者都表现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但魏了翁更侧重于环境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魏了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