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荣子邕陋居二首 张耒 〔宋代〕
一室荒芜孺子贫,知君四海入经纶。 杀身虎口终何补,洒扫庭除自可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你的居所荒芜,生活贫困,但我深知你胸怀四海,志在经世济民。即便牺牲生命,也未必能有所成就,但保持庭院的整洁,自有一番风雅。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室荒芜:形容居所简陋,无人打理。
- 孺子贫:指荣子邕生活贫困。
- 四海入经纶:比喻胸怀大志,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 杀身虎口:比喻冒着生命危险。
- 洒扫庭除:指打扫庭院。
- 自可人:自然显得风雅。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杀身虎口”可能暗喻荣子邕的某种危险处境或牺牲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题赠给友人荣子邕的,表达了对荣子邕虽居陋室但胸怀大志的赞赏,以及对其可能面临的危险处境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荣子邕陋居的描述,展现了其虽处贫困却胸怀大志的形象。首句“一室荒芜孺子贫”直接描绘了荣子邕的生活环境,但紧接着的“知君四海入经纶”则突出了其内心的宏伟抱负。后两句“杀身虎口终何补,洒扫庭除自可人”则表达了对其可能面临的危险处境的关切,同时赞扬了其保持生活环境整洁的风雅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室荒芜孺子贫”:直接描绘荣子邕的居所和生活状态,荒芜和贫困形成鲜明对比。
- “知君四海入经纶”:转折句,突出荣子邕的内心世界和远大志向。
- “杀身虎口终何补”:表达对其可能面临的危险处境的担忧,同时暗示其牺牲未必能有所成就。
- “洒扫庭除自可人”:赞扬其保持生活环境整洁的风雅态度,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和从容。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一室荒芜”与“四海入经纶”的对比,突出荣子邕的内心世界。
- 比喻:“杀身虎口”比喻冒着生命危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荣子邕的赞赏和关切,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价值和处世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芜:象征贫困和无人打理的状态。
- 四海:象征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 虎口:象征危险和牺牲。
- 庭除:象征生活环境的整洁和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知君四海入经纶”表达了荣子邕的什么特点? A. 贫困 B. 胸怀大志 C. 危险处境 D. 生活整洁
- “杀身虎口终何补”中的“虎口”比喻什么? A. 安全 B. 危险 C. 牺牲 D. 成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处境的关切。
-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纤云弄巧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贫困的生活环境,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