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

时间: 2025-01-01 11:28:20

鸣跸声中晓仗回,锦装驯象踏红埃。

半空云影看旗动,满道天香识驾来。

汉酎祭余清庙闭,舜衣垂处紫宫开。

礼成海内人皆庆,献颂应惭自乏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鸣跸声中晓仗回,
锦装驯象踏红埃。
半空云影看旗动,
满道天香识驾来。
汉酎祭余清庙闭,
舜衣垂处紫宫开。
礼成海内人皆庆,
献颂应惭自乏才。

白话文翻译:

在晨曦中,鸣响的车辙声中,皇帝的车队缓缓返回;
装饰华丽的驯象踏过红色的尘土。
在半空中,云影浮动,旗帜随风飘动,
满街的芬芳,人人都能辨识出皇驾的到来。
汉朝的酒祭还在清庙中结束,
舜帝的礼服在紫宫中垂挂。
礼仪完成,天下的人民都欢庆,
而我献上的颂歌,竟然感到才华的不足。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跸:指车队经过时发出的声音。
  • 晓仗:晨曦中的车仗。
  • 锦装:华丽的装饰。
  • 驯象:驯服的象,指皇家用的象。
  • 天香:指芬芳的香气。
  • 汉酎:汉朝的酒。
  • 清庙:祭祀用的庙宇。
  • 舜衣:舜帝所穿的衣服,象征礼仪。
  • 紫宫:指皇宫,紫色象征尊贵。
  • 礼成:礼仪完成。
  • 献颂:献上赞美的诗歌。

典故解析:

  • 汉酎:指古代汉朝的酒,常用于祭祀和庆典。
  • 舜衣:舜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和礼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500-1620),明代诗人,字彬卿,号阮亭,浙江人。高启以诗歌创作闻名,风格清新,善于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诗作常融合古典文化和生活体验,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盛世时期,皇帝巡视和祭祀活动频繁。诗中描写皇帝回宫的盛况,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谦逊。

诗歌鉴赏:

《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是一首典型的迎驾诗,展现了明代皇帝回宫时的盛大场景。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表现了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繁荣的庆祝。开篇“鸣跸声中晓仗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车队归来的景象,声响和景象交织,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接下来的描写中,锦装驯象和天香四溢的场景更是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庄重的氛围。

在“汉酎祭余清庙闭,舜衣垂处紫宫开”两句中,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将祭祀与皇权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对历史和礼仪的尊重。最后两句“礼成海内人皆庆,献颂应惭自乏才”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尽管国家兴盛,自己却感到才华的不足,这种情感真实而深刻。

整首诗在描写中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回响,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与历史的融入,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和诗人内心的谦卑,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鸣跸声中晓仗回:在清晨,车队的鸣响声中,皇帝的车队缓缓返回。
  2. 锦装驯象踏红埃:华丽装饰的驯象在红色尘土中行走。
  3. 半空云影看旗动:天空中,云影飘动,旗帜随风摇摆。
  4. 满道天香识驾来:道路上弥漫的香气,人人都知道皇驾已到。
  5. 汉酎祭余清庙闭:汉朝的祭酒在清庙中已结束。
  6. 舜衣垂处紫宫开:舜帝的礼服在紫色的宫殿中悬挂。
  7. 礼成海内人皆庆:礼仪完成,天下的百姓都欢庆。
  8. 献颂应惭自乏才:我献上的赞美诗,感到自愧无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跸声中”和“锦装驯象”,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云影与旗帜的运动进行比喻,增强了视觉效果。
  • 排比:通过列举各个场景,增强了气氛的渲染。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围绕着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繁荣的庆祝,同时流露出个人的谦逊与自省。它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重和对自我才华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跸:象征着权威与尊贵。
  • 锦装驯象:代表着皇权的华丽和庄重。
  • 天香: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 汉酎:象征着传统与祭祀文化。
  • 舜衣:代表着理想化的统治者形象。
  • 紫宫: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鸣跸”,指的是什么?
    a) 鸣笛声
    b) 车队经过的声音
    c) 雷声

  2. 诗中提到的“舜衣”象征着什么?
    a) 普通人的衣服
    b) 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c) 商人的服装

  3. 诗人对自己的才华的态度是?
    a) 自满
    b) 自谦
    c) 自信

答案:

  1. b) 车队经过的声音
  2. b) 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3. b) 自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敬重,但高启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皇权的礼赞,而王勃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