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香奁体二首》

时间: 2025-01-19 14:45:28

曾看梳头傍玉台,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只道羞郎不出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看梳头傍玉台,
后堂春晓曲屏开。
重寻未省乘鸾去,
只道羞郎不出来。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玉台旁边看她梳头发,
在后堂春天的晨曦中,屏风轻轻打开。
再次寻找,却不记得她乘着鸾鸟离去,
只以为她是因为羞怯而不愿出来见我。

注释

  • 曾看:曾经看见。
  • 梳头:梳理头发,通常指女子的梳妆。
  • 玉台:美好的地方,常用来指代女子的闺房。
  • 后堂:后院或内室,隐喻私密的空间。
  • 春晓:春天的清晨。
  • 曲屏:弯曲的屏风。
  • 重寻:再次寻找。
  • 未省:未能想起或记得。
  • 乘鸾:乘坐鸾鸟,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坐骑,象征美好和高贵。
  • 羞郎:羞怯的少年,指诗中女子因害羞而不愿见的情态。

典故解析

  • 鸾鸟: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美丽与高雅,常与仙女、神仙故事联系在一起。鸾鸟出现在《山海经》和《搜神记》中,常用于描绘美好和梦幻的场景。
  • 玉台:常用作女子的闺房,象征着美丽与柔情。玉台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代表着清雅与高洁的女性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336-1374),字季和,号静庵,明代初期诗人。他是明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高启的诗歌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与个人经历,展现了对爱情与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效香奁体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一位女子的深情回忆与思念。开头的“曾看梳头傍玉台”,引导读者进入一个优雅而私密的空间,仿佛看到一位女子静静梳理着秀发,展现出一种温柔的美。接着“后堂春晓曲屏开”,将时间推向春天的清晨,创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屏风的开启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而后“重寻未省乘鸾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似乎在追寻着那段美好的记忆,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再回到当时的情景。最后一句“只道羞郎不出来”,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无奈,女子的羞怯使得情感的交流变得更加复杂,也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脆弱。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与思考,呈现出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看梳头傍玉台: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女子的深情怀念。
  • 后堂春晓曲屏开:描绘春天的清晨,营造了一个优雅而宁静的环境。
  • 重寻未省乘鸾去:表达作者对过去情景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只道羞郎不出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复杂,女子的羞怯让这一切更显得珍贵而难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宁静的环境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拟人:将春晓与屏风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 对仗: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台:象征女子的美丽与高贵,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温柔的情感。
  • 春晓: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给人以生机与活力的感觉。
  • 曲屏:隐喻私密空间,代表着内心的情感与秘密。
  • 鸾鸟:象征美好与高贵,代表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曾看梳头傍玉台”所描绘的场景是? A. 春天的晨曦
    B. 女子梳头的画面
    C. 后堂的景象
    D. 幽静的山林

  2. “重寻未省乘鸾去”中的“乘鸾”象征什么? A. 逃避
    B. 美好与高贵
    C. 忍耐
    D. 遗忘

  3. 诗中的“羞郎”指的是? A. 害羞的女子
    B. 害羞的少年
    C. 害羞的鸟
    D. 害羞的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回忆与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对比
高启的《效香奁体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但高启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与孤独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通过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