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4 13:03:23

丧乱将家幸得全,客中长耻受人怜。

妻能守道同王霸,婢不知诗异郑玄。

借得种蔬傍舍地,分来灌菊别池泉。

却欣远迹无相问,一棹秋风笠泽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丧乱将家幸得全,
客中长耻受人怜。
妻能守道同王霸,
婢不知诗异郑玄。
借得种蔬傍舍地,
分来灌菊别池泉。
却欣远迹无相问,
一棹秋风笠泽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动乱中幸存下来的感慨。身为客居之人,内心深感羞愧于受到他人的怜悯。妻子能坚守道义,与王室的统治相辅相成,而家中的婢女却不知道诗词的差异,不能理解郑玄的学问。借来一些地方种植蔬菜,还分出水来灌溉菊花。远离繁华的生活,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随着秋风划船,心中无忧无虑。

注释:

  • 丧乱:指社会动乱和家庭的破碎。
  • 长耻:长久的耻辱,指对受人怜悯的感受。
  • 守道:指坚守道义。
  • 王霸:王权与霸权,古代政治权力的统治。
  • 郑玄: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以解说《诗经》而闻名。
  • 借得:借来的,指诗人借用一些土地。
  • 灌菊:浇灌菊花,象征着陶冶情操的生活。
  • 远迹:远离名声和功名的生活。
  • 一棹秋风:划着小船,感受秋风,象征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1487-1535),明代著名诗人,与唐寅、徐渭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动乱时期,诗人经历了国家动荡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出作者对家庭、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动乱中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丧乱将家幸得全”,在不安定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生存的珍贵,还有对家庭安宁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对妻子和婢女的对比,传达出对道德和学问的看重。妻子守道义,体现了家庭的稳固和道德的传承,而婢女的无知则反映了社会的无奈和知识的缺乏。

诗的最后两句“却欣远迹无相问,一棹秋风笠泽边”,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画面,传递出一种超脱俗世的安宁心态。这种心态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丧乱将家幸得全”:指在动乱中家人幸存,感到庆幸。
    • “客中长耻受人怜”:身为客居之人,因受到他人怜悯而感到羞耻。
    • “妻能守道同王霸”:妻子能够坚守道义,和王权的统治相辅相成。
    • “婢不知诗异郑玄”:婢女对诗歌的无知,无法理解郑玄的学问。
    • “借得种蔬傍舍地”:借用土地种植蔬菜,体现生活的自给自足。
    • “分来灌菊别池泉”:灌溉菊花,象征陶冶情操的生活。
    • “却欣远迹无相问”:享受远离名利的生活,无人打扰。
    • “一棹秋风笠泽边”:在秋风中划船,享受自然的惬意。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妻能守道同王霸,婢不知诗异郑玄”,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秋风”、“笠泽”描绘出宁静自然的意象,传达诗人的心境。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在动乱中对家庭安宁的珍惜,对道义的坚守,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意象分析:

  • 丧乱:象征动荡与不安。
  • 道义:象征传统价值与家庭伦理。
  • 秋风:代表宁静、成熟与思考的时节。
  •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丧乱将家幸得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感慨
    • C. 悲伤
    • D. 无所谓
  2. 诗人通过对比妻子和婢女,想要表达什么?

    • A. 对家庭的重视
    • B. 对知识的渴望
    • C.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 D. 以上都对
  3. 诗的最后两句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城市的繁华
    • B. 乡村的宁静
    • C. 水边的悠闲
    • D. 高山的险峻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秋日江居写怀》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思考,但高启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与宁静,而杜甫则更注重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