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作者: 许禧身 〔清代〕
儿时忆,佳节已端阳。
折得榴花簪短鬓,
采来蒲艾缚匡床。
函夏日方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回忆儿时的端午佳节,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的榴花和蒲艾代表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展现了诗人对童年快乐时光的眷恋。
注释:
字词注释:
- 端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榴花:石榴花,常用于端午节装饰。
- 簪短鬓:用花簪装饰短发,形容少女的打扮。
- 蒲艾:一种植物,端午节时用来驱邪保平安。
- 匡床:一种床铺,指的是床边的装饰。
- 函:指包裹、装着,形容夏日的到来。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端阳”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驱邪避灾,寓意美好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禧身,生于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常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尤其是在传统节日端午时节,表现了对过去纯真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忆江南》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歌,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儿时的欢乐场景。诗歌开篇便以“儿时忆”引入,直接唤起读者的共鸣,带领我们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佳节的到来使得诗人的思绪回转,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恋。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节日的氛围生动展现。榴花的美丽与蒲艾的清香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表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榴花的簪短鬓,不仅是对少女的描绘,更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短暂。蒲艾的采摘则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蕴含着对家族、对祖辈的敬重。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尤其是“函夏日方长”,不仅描绘了夏日的长久,更隐喻了对青春岁月的珍惜。整首诗如涓涓细流,带着淡淡的忧伤,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诗人在回忆中找寻着生活的意义,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所寄托的情感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儿时忆,佳节已端阳: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唤起对童年和端午节的记忆。
- 折得榴花簪短鬓:描绘了儿童在节日中折花簪发的情景,展示了童趣与节日的氛围。
- 采来蒲艾缚匡床:描述了节日习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 函夏日方长:结尾一句,既是对夏日的描绘,也是对青春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榴花”和“蒲艾”比喻节日的热闹与吉祥。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感叹时间流逝与生命的珍贵,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美丽与繁荣,代表着青春活力。
- 蒲艾:寓意保平安,传达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 端阳:节日的象征,承载着文化与传统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
诗中提到的“榴花”主要用于什么?
A. 吃
B. 装饰
C. 照明 -
“函夏日方长”意味着什么?
A. 夏天很短
B. 对青春的珍惜
C. 夏天很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许禧身的《忆江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但前者注重节日的欢乐,后者则描绘了旅途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赏析》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