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6:52:25

寒正峭,晓渡此担簦。

本是同根枯菀集,相携来蹋一溪冰。

鹤骨极崚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正峭,晓渡此担簦。本是同根枯菀集,相携来蹋一溪冰。鹤骨极崚嶒。

白话文翻译:

天气寒冷而刺骨,早晨我在这里渡过,撑着伞,正好是这一片枯树枝的同根相聚。我们一起踏过一条冰冷的溪流,那骨骼如鹤般的高瘦,显得十分苍劲。

注释:

  • 寒正峭:寒意正浓,形容天气寒冷。
  • 晓渡:早晨过渡,指在清晨时分渡过水域。
  • 担簦:撑着的伞,这里指代遮挡的工具。
  • 同根:指同样的来源或背景。
  • 枯菀:枯萎的树木,这里比喻衰败的事物。
  • :踩踏,表示行走。
  • 溪冰:溪流上的冰,意象寒冷。
  • 鹤骨:比喻瘦高的身材,鹤是高雅的象征。
  • 崚嶒:形容高耸、险峻的样子,通常形容山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诗作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表现了在寒冷天气中人与自然的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四》以清冷的冬日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寒正峭”直接引入了寒冷的氛围,使读者感同身受。接着以“晓渡此担簦”描绘自己在早晨撑伞渡过溪流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气质。在“本是同根枯菀集”中,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在生命的旅途中,虽然环境严酷,但人与自然的情感依然紧密相连。而“相携来蹋一溪冰”,则通过动作描绘,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既是对生命的体验,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鹤骨极崚嶒”,不仅展示了身材的高瘦,也寓意着人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坚韧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寒正峭:天气寒冷,情感上带有一种孤独感。
    2. 晓渡此担簦:早晨渡过,形成了与自然的和谐,但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3. 本是同根枯菀集:同根生长的枯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4. 相携来蹋一溪冰:互相陪伴的情感,踏过冰冷的溪流,体现出生命中珍贵的友谊。
    5. 鹤骨极崚嶒:高瘦的身姿,表现出一种独立与坚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鹤骨”用作比喻,表达高洁的品格。
    • 对仗:诗句对称协调,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溪冰”、“枯菀”等意象,渲染出寒冷、孤独的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在寒冷环境下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温暖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寒冷:象征孤独与艰难。
  • 溪流: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枯树: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高洁、孤傲的象征,代表了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正峭”中的“峭”指的是: A. 高耸 B. 寒冷 C. 刺骨 D. 干燥

  2. 诗中提到的“担簦”是指: A. 伞 B. 担子 C. 帽子 D. 斗笠

  3. 诗中“鹤骨”象征着: A. 平凡 B. 高洁 C. 暴躁 D. 温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冯煦的作品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冯煦则更多地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无常。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冯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