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更海底涌金轮,咫尺蓬莱不远人。
欲和苏诗临绝顶,可怜汉节尚随身。
白话文翻译:
在五更时分,海底涌起金色的轮子,距离蓬莱仙境不过咫尺。
我想要与苏轼的诗作齐名,然而可悲的是我身上依然挂着汉朝的节操。
注释:
- 五更:古代对夜间时辰的称呼,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 海底涌金轮:形容海面波动如金轮般涌动的景象,寓意壮阔。
- 咫尺蓬莱: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咫尺意指非常接近,表示理想境界触手可及。
- 苏诗:指苏轼的诗。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
- 汉节:汉节指的是汉朝的节操与道德观念,表达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退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擅长写景抒情,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罗湖八首》是刘克庄游览罗湖时的创作,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开篇以“海底涌金轮”描绘出一幅动人的景象,展现出夜海的神秘与壮阔。紧接着“咫尺蓬莱”的描写,既表达了理想的可近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渴望达到某种境界的迫切。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尽管他渴望与苏轼的诗作相提并论,但身上仍然背负着汉朝的节操,这种矛盾与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诗中透着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反映出作者的自我认知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更海底涌金轮:描绘了黎明时分,海面如金轮般波动的美丽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壮美。
- 咫尺蓬莱不远人:表达了理想世界似乎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的复杂心情。
- 欲和苏诗临绝顶: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苏轼的诗作齐名的强烈愿望,渴望达到文学的高峰。
- 可怜汉节尚随身:感慨自己仍然受到古代道德观念的束缚,无法完全追求理想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轮”比喻波动的海面,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夸张:通过“咫尺”的表达,渲染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的无奈与自我反思,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轮: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蓬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 汉节:象征着传统的道德观念与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更”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晚上八点到十点
- B. 凌晨三点到五点
- C. 中午十二点到两点
- D. 下午四点到六点
-
诗中提到的“蓬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传说中的仙境
- C. 一座山
- D. 一种饮料
-
诗人希望与谁的诗作齐名?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苏轼
- D. 杜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苏轼的作品,刘克庄的诗多了一份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而苏轼的诗则表现出更多的洒脱与豪放。刘克庄以细腻的意象描绘内心的矛盾,而苏轼则以豪放的气度展现其对生活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