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挽方粹景楫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
初闻携一束,俄见赋三都。
皆谓终童隽,安知董相迂。
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
白话文翻译:
在上个世纪,我们曾经有过良好的交往,您曾托付我照顾孤儿。当初听说您带来一束花,没多久就看到您为三都赋诗。大家都说您是个聪明的少年,怎能知道董相(董仲舒)如此迂腐。那位秃头的老翁如今年迈无力,仍然乐于助人,心意依旧。
注释:
- 通好: 交好,建立友谊。
- 君尊: 对对方的尊称。
- 托孤: 指托付孤儿,表示重托。
- 一束: 这里指一束花,象征美好的情感。
- 三都: 指三座都城,可能是指三国时期的都城。
- 童隽: 聪明的少年。
- 董相: 指董仲舒,汉代著名的儒学家。
- 秃翁: 秃头的老人,可能是指年长者。
典故解析: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影响深远。诗中提到董相,暗指对学术的追求与个人的局限。通过他与秃翁的对比,表达对年长者仍然抱有理想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洲,南宋时期诗人,以豪放、清新见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回忆昔日交情与对方的才华,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旧时光的追思。
诗歌鉴赏:
《挽方粹景楫二首》是一首表达怀念的诗,诗中以“通好”开篇,展现了诗人与朋友过往的深厚情谊。诗人在描述友人初次相见时的兴奋与期待,暗示着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与赞美。“皆谓终童隽”一句,既是对友人聪慧的肯定,也透出对时代变迁的感叹。接下来的“秃翁老无力”,则通过对比,展现出年长者的坚持与不屈精神,尽管他们已经衰老,但仍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充满了温情与人性光辉。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社会人情冷暖的思考,富有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世曾通好”: 描述曾经的友谊,体现人际关系的珍贵。
- “君尊昔托孤”: 表达对友人信任的感激与责任感。
- “初闻携一束”: 通过一束花的象征,表达初次相见的美好。
- “俄见赋三都”: 体现友人的才华与成就。
- “皆谓终童隽”: 反映他人对友人的赞誉。
- “安知董相迂”: 质疑对友人才能的单一评价,具有深意。
- “秃翁老无力”: 通过老翁的形象,表达对坚持的敬意。
- “爱助尚区区”: 传递出对助人精神的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束花比喻友谊的美好。
- 对仗: “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形成对比,增添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怀念为主题,探讨了友谊、才华与人性,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冷暖。
意象分析:
- 花束: 象征友谊的美好与珍贵。
- 秃翁: 代表年长者的智慧与坚韧。
- 三都: 象征繁华与成就,衬托出友人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秃翁”指的是谁?
A. 年长者
B. 年轻人
C. 诗人自己 -
诗中提到的“董相”是谁的代指?
A. 董仲舒
B. 董其昌
C. 董卓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与怀念
B. 爱情与失落
C. 家国情怀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刘克庄的诗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时代变化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