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柳斋陈公四首》

时间: 2025-01-06 13:56:39

昔有罴当道,今无雀可罗。

憗遗公已矣,殄瘁国如何。

末句拈花笑,前知曳杖歌。

晚交惟赵子,曾作诔文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有罴当道,今无雀可罗。
憗遗公已矣,殄瘁国如何。
末句拈花笑,前知曳杖歌。
晚交惟赵子,曾作诔文麽。

白话文翻译:

曾经有猛兽当道,现在却连麻雀都无法捕捉。
遗憾的是公(指某位已故的公子)已经去世,国家又该如何存亡呢?
最后一句提到拈花而笑,早已知道我在吟唱的歌。
晚年交往的唯有赵子,他曾为我写过悼文吗?

注释:

  • :指一种猛兽,即“熊”。
  • :指麻雀,象征小而无足轻重的事物。
  • 憗遗:指遗憾、惋惜。
  • 殄瘁:指国家的衰败和疲惫。
  • 拈花笑:取自佛教典故,表示一种超然态度。
  • 曳杖歌:指拄着杖子吟唱的情形。
  • 赵子:指赵氏,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同僚。

典故解析:

  1. 拈花笑:源于佛教故事,讲述释迦牟尼佛在讲法时,拈花而笑,象征悟道之人。
  2. 殄瘁国:反映了宋代时局动荡,国家困境的写照。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挽柳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及对已故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比昔日的强盛与如今的凋零,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开篇以“罴当道”引入,暗示过去的权势与强盛,然而转眼之间却连麻雀都无法捕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国家的衰败。接着,作者感叹公子已去,国家的未来令人堪忧,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国家的忧虑。最后两句则通过拈花笑与曳杖歌,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虽身处困境却仍不失优雅与从容的气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刻的社会观照,展现了刘克庄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有罴当道:昔日有猛兽阻挡道路,暗指曾经的权势和荣耀。
  2. 今无雀可罗:如今连小麻雀都无法捕获,暗示世态的衰败。
  3. 憗遗公已矣:对已故公子的惋惜之情,感叹离去的友人。
  4. 殄瘁国如何:忧虑国家的灭亡,抒发对国事的忧心忡忡。
  5. 末句拈花笑:指自己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一份笑意,淡然处之。
  6. 前知曳杖歌:早已知道自己在吟唱,表明自我意识与对生活的感悟。
  7. 晚交惟赵子:晚年交往的朋友只有赵氏,表达孤独之感。
  8. 曾作诔文麽:怀念赵子曾为自己写过悼文,含有对友谊的珍重。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强弱对比,增强诗意的冲击感。
  • 比喻:用罴与雀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国家的变迁。
  • 反问:通过“国如何”,加强情感的深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权势与强大。
  • :象征卑微与无能。
  • :象征美好与惬意,代表作者内心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罴”指什么?

    • A. 猫
    • B. 熊
    • C. 狗
    • D. 猴
  2. “今无雀可罗”中“雀”意指?

    • A. 大鸟
    • B. 小鸟
    • C. 虫子
    • D. 鱼
  3. 诗中提到的“赵子”是谁?

    • A. 朋友
    • B. 亲戚
    • C. 师傅
    • D. 君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抒发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注。
  • 杜甫的《春望》: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陆游的作品均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刘克庄的作品更显淡然与哲思,而陆游则更显愤懑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进行分类与分析的参考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为了解古典诗词提供注释与背景信息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