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沈瀛 〔宋代〕
那里是闲时,这里何曾定。
毕竟忙时恼杀人,到了还他静。
静处又如何,莫被顽空引。
一道神光总现前,受用无穷尽。
白话文翻译:
这儿是闲暇的时光,那儿又何曾有过确定的时刻。
归根结底,忙碌的时候让人恼怒,到了最后却又让人感到宁静。
在宁静的地方又能如何呢?不要被无所事事的空虚所诱惑。
一道神圣的光芒总是显现在眼前,带来的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 闲时:指没有事情时的状态。
- 定:指确定、安定。
- 恼杀人:形容忙碌时令人烦恼。
- 静:宁静、安静。
- 顽空:指无所事事的空虚状态。
- 神光:比喻内心的灵光或智慧。
- 受用:享用、受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表达了对忙碌与宁静两种状态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瀛,字白瀛,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清新的诗风闻名。沈瀛的作品多揭示人生哲理,关注精神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大概是在沈瀛经历了繁忙的生活后,回顾自我内心的宁静状态而写成。诗中反映出一种对生活节奏的反思,表达人在忙碌与宁静之间的挣扎和体悟。
诗歌鉴赏:
《卜算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忙碌与宁静之间关系的探讨。诗的开头以问句的形式,设问“那里是闲时,这里何曾定”,引发读者对时间与状态的思考,暗示生活的无常和不确定。接着,诗人通过“毕竟忙时恼杀人”,展现了繁忙生活带来的烦恼与痛苦,突显了宁静的可贵。
在“静处又如何,莫被顽空引”中,诗人提醒人们即使在宁静中,也不能沉迷于无所事事的空虚,而应当寻找内心的真正价值。最后一句“一道神光总现前,受用无穷尽”,则是对内心智慧的赞美,表明通过内心的反思和追求,能够获得无尽的精神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寻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那里是闲时,这里何曾定:在询问中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状态的不定。
- 毕竟忙时恼杀人:忙碌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烦恼与疲惫。
- 到了还他静:最终在忙碌后回归宁静。
- 静处又如何,莫被顽空引:即使在静谧时,也要警惕空虚的诱惑。
- 一道神光总现前,受用无穷尽:内心的智慧如光明般照亮人生,带来无尽的益处。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忙碌与静谧的对比,突出人生的复杂性。
- 隐喻:将“神光”比喻为智慧,象征内心的启迪。
- 反问:通过设问增强诗句的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忙碌与宁静的关系,强调在繁忙的生活中需要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避免陷入空虚的状态,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闲时:象征放松与自由。
- 忙时:代表生活的压力与挑战。
- 静处:象征内心的安宁。
- 神光:代表智慧与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卜算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瀛
- C) 苏轼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神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 D) 美丽
-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是唯一的选择
- B) 要在忙碌中寻找宁静
- C) 生活无所谓空虚
- D) 忽视内心的感受
答案:
- B) 沈瀛
- B) 智慧
- B) 要在忙碌中寻找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 - 朱敦儒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卜算子》都涉及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学术论文和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