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练子
作者: 沈瀛 〔宋代〕
神欲出,便收来。
神返心中气自回。
返婴儿,成圣胎。
灵液注,蕊珠开。
大丹炉里响如雷。
忽飞升,游九垓。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神灵欲要离开时,便将它收回。
神灵回归,心中的气息也随之归来。
如同婴儿般的灵气,形成了圣胎。
灵液注入,花蕊也随之绽放。
在大丹炉中,声响如雷霆般震动。
忽然飞升,游荡于九重天际。
注释
字词注释
- 神欲出:神灵想要离开。
- 收来:将神灵收回。
- 心中气自回:心中的气息自然回归。
- 返婴儿:像婴儿一样的灵气。
- 成圣胎:形成了圣洁的胎儿。
- 灵液:神秘的液体,象征灵气。
- 蕊珠开:花蕊中的珍珠般的开花。
- 大丹炉:炼丹的炉子,象征修炼的过程。
- 响如雷:声响如雷鸣般震撼。
- 游九垓:在九重天上游荡。
典故解析
- 飞升:道教中指修炼有成后,超脱凡界,进入仙界的状态。
- 九垓: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垓即指最高的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瀛,宋代诗人,擅长于道教诗歌,作品多描绘道教修炼的境界和精神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合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捣练子》是沈瀛在其道教修炼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灵性和超脱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道教的意象,展现了他对修炼成果的向往和对自然宇宙的赞美。
诗歌鉴赏
《捣练子》以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读者。诗的开篇便描绘了神灵的出入,象征着灵气的流动与转化。通过“神欲出,便收来”一句,表达了修炼者在灵性修炼中不断追求与内心的矛盾,既渴望超脱,又需要收敛。接下来的“神返心中气自回”则展现了修炼的成果,当灵气归于内心时,便能达到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
诗中“返婴儿,成圣胎”描绘了修炼者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的纯净与重生,表达了道教所倡导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灵液注,蕊珠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灵液的注入使得内心的花蕊绽放,象征着灵性的觉醒和内心的丰盈。而“大丹炉里响如雷”,则通过声音的震撼感,展现了修炼过程中的力量与变化。
最后,“忽飞升,游九垓”则是对修炼成功后,超越凡尘、游历天际的最高理想的描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体现了沈瀛对道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欲出,便收来:开篇即点明主题,灵魂和精神的动态变化。
- 神返心中气自回:灵气回归,体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返婴儿,成圣胎:描绘灵性重生的过程。
- 灵液注,蕊珠开:象征灵气的滋养与内心的绽放。
- 大丹炉里响如雷:修炼中的力量感与震撼。
- 忽飞升,游九垓:超越尘世,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灵性与婴儿、花蕊等自然意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灵气被赋予了生命,使其充满灵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探讨了道教修炼的内涵,表达了追求灵性升华和超脱尘世的愿望,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象征灵性与意识的存在。
- 婴儿:象征纯真与重生。
- 灵液:神秘力量的象征,体现修炼的过程。
- 大丹炉:象征修炼的场所与环境。
- 九垓:象征更高的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神欲出,便收来”的意思是:
A. 神灵想要离开
B. 神灵被收回
C. 神灵在游荡
D. 神灵在休息 -
诗中“灵液注,蕊珠开”表达了什么?
A. 灵气的消失
B. 内心的觉醒与丰盈
C. 外在的繁华
D. 生命的结束 -
“忽飞升,游九垓”中“九垓”指的是:
A. 地面
B. 天空
C. 地狱
D. 海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诗词对比
与《青玉案·元夕》相比,沈瀛的《捣练子》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灵性追求,而辛弃疾的作品则表现了对时局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宋代文学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