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对亭》

时间: 2025-01-16 22:23:23

讲罢闲来立矮阑,袈裟衣薄翠光寒。

请师莫起云屏想,只作当年面壁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宜对亭
作者: 叶绍翁 〔宋代〕

讲罢闲来立矮阑,
袈裟衣薄翠光寒。
请师莫起云屏想,
只作当年面壁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有人说完话后,我在矮栏杆旁闲立,身着薄袈裟,感到清冷的翠光。请老师不要再想起云屏的情景,只要想想当年我在那儿面壁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1. 讲罢:说完,讲完。
  2. 闲来:闲暇时。
  3. 矮阑:矮的栏杆。
  4. 袈裟:僧袍,佛教僧侣所穿的衣服。
  5. 翠光寒:寒冷的绿色光芒,形容环境清冷。
  6. 请师:请求老师。
  7. 云屏:云雾缭绕的屏障,这里比喻梦幻、回忆的场景。
  8. 面壁:指的是佛教中修行的方式,面向墙壁静坐思考。

典故解析:

“面壁”这一意象与佛教修行有关,通常用来表示静思和内省。诗中提到的“云屏”,可能暗指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回忆,反映了一种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当下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约1070-1130),字仲明,号香山,晚号东海居士,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叶绍翁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思索与怀念。诗人在生活中接受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常蕴含哲理,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宜对亭》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诗人站在矮栏杆旁,袈裟薄衣映衬出一份清冷的气息,这种形象不仅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着,诗人请师不要去想那些云屏般的幻影,而是集中于当年的修行经历。这一转折,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体现了对于现实与记忆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袈裟与翠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冷而又深远的美,既有对信仰的依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对“云屏”的提及,更是引发读者对人生如梦的思考,映射出一种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对现实的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讲罢闲来立矮阑:描述了诗人在谈话结束后,闲暇地站在矮栏杆旁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松与自在的感觉。
  2. 袈裟衣薄翠光寒:袈裟虽薄,但在寒冷的翠光中显得格外清冷,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淡泊。
  3. 请师莫起云屏想:请求老师不要去追忆那些虚幻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回归与反思。
  4. 只作当年面壁看:回归到当年的修行状态,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当下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屏”比作过去的美好回忆,强调其虚幻性。
  • 对仗:如“讲罢”和“请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袈裟与翠光象征着一种清净与孤独的修行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时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矮阑:象征着一种低调与平和,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
  • 袈裟:象征着对佛教信仰的依赖与追求。
  • 翠光:象征着一种清冷的美,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 云屏:象征着梦幻与回忆,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讲罢”意指什么? A. 说完
    B. 开始
    C. 结束

  2. 诗人请求老师不要想起什么? A. 过去的经历
    B. 云屏的想象
    C. 当年的修行

  3. 诗中的“袈裟”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信仰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
  • 《题都城南庄》 崔护:描绘了美好记忆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杜甫:同样通过环境描绘内心情感,反映了对亲人的思念。
  • 《登高》 杜甫:在对自然的描写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叶绍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