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但能挥玉尘,不解冠兜鍪。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夷甫和其他人,他们的龟趺(象征权势的石碑)早已埋没于丘墟之中。虽然他们能够挥动玉尘(象征名利),却不懂得如何戴上头盔(象征权力和责任)。正朔(指历法)来自江左,经营的事情仅限于石头(即没有大的成就)。虽然中原的风光可以遥望,却不忍心攀登那高楼(象征追求更高的理想)。
注释:
- 夷甫:指代一些人物,可能是当时的名士。
- 龟趺:古代祭祀或纪念的石碑,象征着权威和历史。
- 玉尘:象征着财富和名利。
- 冠兜鍪:古代的头盔,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 正朔:指历法,强调国家的规范。
- 经营:指经营和发展。
- 石头:象征简单而有限的成就。
- 中原:指中国的核心地区,象征着更大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翁,字子美,号山石,宋代诗人,主要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石头感古》是叶绍翁在面对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所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石头感古》通过对古代人物和自己处境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及夷甫等人,暗指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已被遗忘的历史人物,体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思考。接着,诗人用“龟趺已故丘”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权威和历史的追溯,但同时也展示出一种无法改变的无奈。
而“但能挥玉尘,不解冠兜鍪”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追求财富和名利的表象与真正责任的缺失,使人深思在名利背后真正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感受,既有对历史的叹息,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这句点明诗人所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就如今已成空,历史的遗迹如同消失的丘陵。 -
但能挥玉尘,不解冠兜鍪。
虽然他们能够追逐名利,却不懂得如何承载权力和责任。 -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表示当时的正统来自南方,他们所能经营的成就却仅限于微薄的石头。 -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
诗人虽然可以憧憬更高的理想,但内心却无法迈出那一步,反映出一种自我束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玉尘”和“石头”比喻名利和微薄成就,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名利与责任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趺:象征权威与历史,反映出历史的沧桑。
- 玉尘:象征名利与财富,揭示出追求的表面。
- 石头:象征微薄成就,表达现实的无奈。
- 中原: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出内心的向往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夷甫”指代的是: A. 诗人自己
B. 历史人物
C. 自然现象
D. 外国人 -
“龟趺已故丘”中的“龟趺”象征: A. 财富
B. 权威与历史
C. 自然景观
D. 个人成就 -
诗句“正朔从江左”中“正朔”指的是: A. 人名
B. 历法
C. 地名
D. 诗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国家的衰落。
- 李白《庐山谣》: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与叶绍翁的对历史的反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叶绍翁相关研究文献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