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道中》

时间: 2025-01-06 12:06:49

烟雨蒙蒙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山道中 赵蕃 〔宋代〕

烟雨蒙蒙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烟雨蒙蒙中,鸡犬的声音隐约可闻,道路漫长而人迹稀少,柴门紧闭。山中桃李花盛开,数量众多,归途将近,不妨慢慢行走,细细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雨蒙蒙:形容细雨如烟,模糊不清。
  • 鸡犬声:指乡村的日常生活声音。
  • 道长人寂:道路漫长,行人稀少。
  • 掩柴荆:柴门紧闭,表示无人出入。
  • 漫山桃李:指山中桃树和李树花开得很多。
  • 归近:归途将近。
  • 细作程:慢慢地行走,细细地欣赏。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归途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常山道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旅途中,经过常山时所作,通过描绘烟雨中的山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山村图景。首句“烟雨蒙蒙鸡犬声”,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旅程。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则转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烟雨蒙蒙”和“鸡犬声”描绘了山村在雨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 次句“道长人寂掩柴荆”,通过“道长”和“人寂”强调了道路的漫长和行人的稀少,而“掩柴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
  • 后两句“漫山桃李浑无数,归近何妨细作程”,通过“漫山桃李”描绘了山中花开的盛景,而“归近何妨细作程”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烟雨蒙蒙”比喻细雨如烟,模糊不清。
  • 拟人:“掩柴荆”拟人化地描述了柴门的紧闭状态。
  • 对仗:“道长人寂”和“漫山桃李”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归途的悠闲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蒙蒙:描绘了雨中的朦胧景象。
  • 鸡犬声:代表了乡村的日常生活。
  • 道长人寂:描绘了道路的漫长和行人的稀少。
  • 漫山桃李:描绘了山中花开的盛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雨蒙蒙”形容的是什么? A. 晴朗的天气 B. 细雨如烟 C. 大风天气 D. 晴朗的夜晚

  2. 诗中“掩柴荆”表示什么? A. 有人出入 B. 柴门紧闭 C. 柴门敞开 D. 柴门破旧

  3. 诗中“归近何妨细作程”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急切归家 B. 悠闲欣赏 C. 疲惫不堪 D. 匆忙赶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常山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旅途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隐居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