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家昔住匡庐北,少小未能知看山。南北东西今老矣,欲从图籍见班班。
白话文翻译:
我家过去住在匡庐的北边,小时候未能懂得欣赏山景。如今无论南北东西,我都已老去,希望能从图书中看到详细的庐山风光。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 班班:清晰可见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怀念和对年老时无法亲临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借阅庐山记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年轻时未能充分欣赏庐山美景的遗憾。
创作背景: 诗人年老时,回忆起年轻时居住在庐山北边的情景,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无法再亲自去欣赏庐山的美景,因此希望通过阅读图籍来弥补这一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通过对比年轻时的无知和年老时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的“匡庐北”和“图籍见班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诗人年轻时的居住地,后者则是他年老时寄托情感的方式。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家昔住匡庐北”: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居住在庐山北边的情景。
- “少小未能知看山”:表达了年轻时未能懂得欣赏山景的遗憾。
- “南北东西今老矣”:诗人感慨无论南北东西,自己都已老去。
- “欲从图籍见班班”:希望能从图书中看到详细的庐山风光,弥补无法亲临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年轻时的无知和年老时的遗憾形成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象征:“图籍见班班”象征着诗人通过阅读来弥补无法亲临的遗憾。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意象分析:
- 匡庐:象征着诗人年轻时的居住地和美好的回忆。
- 图籍:象征着诗人年老时寄托情感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什么地方? A. 泰山 B. 庐山 C. 黄山 D. 华山
-
诗人为什么希望能从图籍中看到庐山风光? A. 因为他从未去过庐山 B. 因为他年轻时未能懂得欣赏山景 C. 因为他现在无法亲自去欣赏庐山 D. 因为他对图籍有特别的兴趣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庐山的情感,但苏轼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庐山的美景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庐山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