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

时间: 2025-01-08 00:29:10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扬州 青衣山下汲荒泉,道遇腥风走不前。
向晚归来号且哭,胡儿只为解腰缠。

白话文翻译:

在青衣山下汲取荒凉的泉水,路上遇到腥风让我无法前行。傍晚归来时我悲声呼号,胡人只因为要解开腰间的缠绳而哭泣。

注释:

  1. 青衣山:指的是一种青色的山,可能寓意自然环境的幽静。
  2. :取水的意思。
  3. 荒泉:形容泉水的荒凉,暗示环境的凄凉。
  4.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通常暗示不吉利的事物。
  5. 向晚:指傍晚时分。
  6. 号且哭:指的是悲痛的哭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7. 胡儿:指的是胡人,这里可能指代外族或异族的人。
  8. 解腰缠:指解开束缚在腰间的东西,象征着自由与解脱。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是通过诗中对环境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反映了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尤其是宋代时的动荡和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他在南宋抵抗元朝的侵略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仍然坚持忠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在国家沦陷、民众苦难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哀痛与关怀。

诗歌鉴赏:

《至扬州》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悲苦与无奈。青衣山下的荒泉,象征着作者在艰难处境中的孤独与无助。腥风的出现,更是暗示着外敌的侵扰与国家的动荡。向晚归家时的哀号,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而胡儿的哭泣则加重了诗中的悲情,通过对比,加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凄凉的气氛,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衣山下汲荒泉:在青衣山下取水,暗示环境的荒凉和诗人的孤独。
  2. 道遇腥风走不前:路上遇到腥风,象征着外来的威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无力。
  3. 向晚归来号且哭:傍晚返回时,悲声呼号,体现出诗人的痛苦与绝望。
  4. 胡儿只为解腰缠:胡人因解开束缚而哭泣,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青衣山与荒泉的对比,突显了环境的凄凉;腥风与悲号的对比,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衣山:象征着孤独与自然的凄凉。
  2. 荒泉:代表生命的干涸与环境的恶劣。
  3. 腥风:暗示外敌的侵扰与不安的社会环境。
  4. 胡儿:象征着异族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苦难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腥风”象征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外来的威胁
    c) 内心的恐惧

  2. 诗人呼号的原因是什么? a) 感到孤独
    b) 对国家的失望
    c) 对故乡的思念

  3. “青衣山”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描绘自然风光
    b) 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c) 表达对战争的渴望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至扬州》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但文天祥更突出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的哀痛与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