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扬州》

时间: 2025-01-06 16:23:10

扫退蜣蜋枕败墙,一朝何止九回肠。

睡馀扪虱沉沉坐,偏觉人间白昼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扬州
文天祥 〔宋代〕

扫退蜣蜋枕败墙,一朝何止九回肠。
睡馀扪虱沉沉坐,偏觉人间白昼长。

白话文翻译

在破败的墙壁上,蜣蜋被我一扫而去,一朝之间,竟让我心头感到无尽的愁苦。睡醒后,懒散地坐着,手里还在抓挠着虱子,偏偏觉得人间的白昼竟是如此漫长。

注释

  • 蜣蜋:指的是一种昆虫,常用于比喻麻烦或不快的事物。
  • 扫退:清扫、驱赶。
  • 败墙:破损的墙壁,象征着衰败和无奈的环境。
  • 九回肠:传统诗句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的忧愁,九次扭曲的肠子,形象地表达了心中的苦闷。
  • 扪虱:抓挠虱子,表现出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
  • 白昼长:感到白天时间漫长,暗示了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典故解析

“九回肠”出自《离骚》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文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愁。诗人以个人的感受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体现出身处乱世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诗人。他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创作了许多反映爱国情怀的诗歌。其风格悲壮,富有深情。

创作背景

《至扬州》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面对国家的覆灭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深沉的忧愁与对故国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情景贴近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流露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充满了悲凉的气息,透过简单的日常景象,展露了深邃的情感。开头的“扫退蜣蜋”,不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烦恼。蜣蜋作为一种不受欢迎的生物,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扰与无奈。而“九回肠”的使用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睡馀扪虱沉沉坐”,则描绘了诗人的懒散状态,反映出他对现状的无奈与无力感。这里的“沉沉坐”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懒散,更是心理上的沉重。最后一句“偏觉人间白昼长”,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在苦闷中度过漫长时光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文天祥对社会动荡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扫退蜣蜋枕败墙:通过清扫蜣蜋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无奈与对内心烦恼的抵抗。
  2. 一朝何止九回肠: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表现出在短暂的时光中,愁苦的心情不断翻涌。
  3. 睡馀扪虱沉沉坐:通过描绘懒散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失去斗志与动力的心理。
  4. 偏觉人间白昼长:感慨时间的流逝,表现出诗人在漫长的日子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聊。

修辞手法

  • 比喻:蜣蜋比喻烦恼,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不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使用“九回肠”夸张地表达情感的深度,突显了诗人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感受为出发点,折射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生活无奈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日常描写,表现了士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无助,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蜣蜋: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
  • 败墙:象征衰败、失落的环境,反映社会动荡。
  • 九回肠:表达极度的忧愁与痛苦。
  • 白昼:象征时间的漫长与生活的无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扫退蜣蜋”的意思是:
    A. 清理蜣蜋
    B. 拍打蜣蜋
    C. 养蜣蜋
    D. 观察蜣蜋

  2. “九回肠”主要表达了:
    A. 高兴
    B. 忧愁
    C. 期待
    D. 冷漠

  3. 诗中“沉沉坐”反映了诗人的:
    A. 精力充沛
    B. 懒散与无奈
    C. 快乐与幸福
    D. 忙碌与劳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 《春望》 杜甫:反映动乱时代的忧国之情,情感与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至扬州》在主题上均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而文天祥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天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