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闷令》

时间: 2025-01-01 19:02:00

岸柳丝丝青尚浅。

渐春归吴苑。

缭垣不隔花屏,爱翠深红远。

瞥地飞来何处燕。

小乌衣新翦。

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闷令
作者: 仇远 〔宋代〕

岸柳丝丝青尚浅。渐春归吴苑。缭垣不隔花屏,爱翠深红远。瞥地飞来何处燕。小乌衣新翦。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柳树,丝丝青翠还显得稚嫩。春天渐渐归来吴地的园林。围墙虽不高,却恰好挡住了花的屏障,深深的绿色和远处的红色令人喜爱。忽然间,飞来的燕子从何处而来?小乌衣的船刚刚修整。想起了那还未冒出香味的芹菜,水面上时不时有波纹荡漾。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吴苑:指的是江苏一带的园林,因古时吴地而得名。
  • 缭垣:围绕庭院的墙。
  • 小乌衣:指小船,乌衣为黑色,常指小船的颜色。
  • 香泥:指的是长势较短的芹菜,未出香味的泥土。

典故解析:

  • 春归:春天的来临,古人常以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燕子: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温暖和春意的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仇远,字子良,号松隐,南宋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背景可能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起了当年在吴地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忆闷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描写岸边的柳树,勾画出一种初春的清新感,柳丝青晰而细腻,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随着春天的回归,吴苑里的花朵悄然绽放,虽然围墙并不高,花的屏障却让人觉得更为美丽。这里的“爱翠深红远”,表达了诗人对色彩的极致热爱,青翠和红色的花朵在春光中交相辉映,令他心生愉悦。

接下来的“瞥地飞来何处燕”,通过燕子的飞来,进一步引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燕子是春天的象征,瞬间让人联想到温暖和生气盎然的景象。小乌衣新翦,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希望,仿佛在说即使生活有时会经历波折,但总会迎来新的开始。

最后两句中,想起未出香泥的芹菜,波面时时点,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对过去的怀恋。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恰当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柳丝丝青尚浅:描绘了岸边柳树的嫩绿,给人以春天来临的感觉。
  • 渐春归吴苑:春天逐渐回到吴地的园林,暗示着生机的复苏。
  • 缭垣不隔花屏,爱翠深红远:围墙虽然存在,但却不妨碍花儿的美丽,诗人喜爱那种深绿与远红的搭配。
  • 瞥地飞来何处燕:燕子的突然出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小乌衣新翦:小船刚刚修整,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想芹短未出香泥:想起尚未成熟的芹菜,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波面时时点:水面上波纹荡漾,暗示着生活的变化和流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生机与希望,柳树的嫩绿象征着新生。
  • 拟人:燕子飞来,似乎在向人们传达春天的消息。
  • 对仗:如“爱翠深红远”中绿色与红色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吴苑:代表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温暖与幸福。
  • 小乌衣:暗示着生活的变化与新开始。
  • 芹菜: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归来的地点是? A. 江南
    B. 吴苑
    C. 山林
    D. 花园

  2. “小乌衣新翦”中的“小乌衣”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船
    C. 一种花
    D. 一种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波面时时点”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水面平静
    B. 生活的变化
    C. 春天的到来
    D. 昨天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仇远的《忆闷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慨。前者通过细腻的春景描绘,流露出内心的惆怅;后者则强调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