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实之春日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10:05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角巾久已寻初服,锦帐何须蛮旧窝。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占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意思解释

次韵实之春日二首

原文展示: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角巾久已寻初服,锦帐何须蛮旧窝。
能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占来多。
半生寂寂因迂阔,垂老方惊岁月蹉。


白话文翻译:

梅花香气浓郁,清晨的衣服上沾满了尘土,曾经手持细雨伞在延和园中漫步。
角巾早已找不到当初的样式,华丽的帐子何必再用那些粗糙的旧物。
能读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少之又少,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却常常降临。
我半生寂寂,是因为心胸迂阔,到了老年才惊觉岁月匆匆而过。


注释:

  1. 梅醭:梅花的香气。
  2. 朝衣:早晨穿的衣服。
  3. 细仗:细雨伞。
  4. 延和:指延和园,是一种典雅的园林。
  5. 角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6. 锦帐:华丽的帐子。
  7. 蛮旧窝:粗糙的旧物。
  8. 能读书人:懂得读书的人。
  9. 不如意事: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
  10. 迂阔:心胸狭隘。
  11. 岁月蹉:岁月在悄然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醭”象征着高洁与清雅,正如诗人所追求的生活态度。“延和”园是古人喜爱游玩的场所,给人以宁静和闲适的遐想。角巾与锦帐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个人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道明,号坚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表面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琐碎,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读书人稀少的感叹,结合个人的经历,显得十分感人。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开头通过“梅醭朝衣尘满靴”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生动而真实的氛围。接着,诗人从个人的生活细节出发,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内心的困惑。诗中“能读书人天下少”的感叹,揭示了知识与智慧的稀缺,以及社会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一种淡淡的哀愁,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意识到生活的不如意与岁月的流逝。在“半生寂寂因迂阔”中,诗人承认自己的局限与失败,这种自我反省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结尾用“垂老方惊岁月蹉”收束,既是对人生的沉思,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首句描述春天的气息,展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次句则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
    • 第三、四句通过角巾与锦帐的对比,传达出对生活变迁的思考。
    • 后面两句逐渐深入,揭示出对知识与人生的反思,最后以岁月流逝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醭”,将梅花的香气比作个人的清雅气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韵律感强烈。
    • 拟人:通过“岁月蹉”赋予岁月以生命,强调其无情。
  3.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梅醭:象征纯洁与高雅,体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朝衣:与春日相结合,展现出生活的日常与真实。
  • 细仗:象征过去的美好与简单,反映出个人的怀旧情感。
  • 角巾与锦帐:对比展现出生活的变化与个人的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香气
    C. 一种饮料

  2. “能读书人天下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叹? A. 读书的乐趣
    B. 知识的稀缺
    C. 生活的美好

  3. 诗中提到的“岁月蹉”是指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岁月的美好
    C. 生活的乐趣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春宵》
  2.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苏轼的春日描写,刘克庄偏向于内心的沉思,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外部景色的美丽与生机。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此诗相较,侧重于理想社会的描绘,展现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选》
  3.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