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司直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10:05

五朝际遇诸家少,四叶封崇一品荣。

不似莺花贵公子,宛然萤雪老书生。

交游绿野旧宾客,濡染沧洲贤父兄。

吾老埋辞失之约,馀哀翻入薤歌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陈司直二首
五朝际遇诸家少,
四叶封崇一品荣。
不似莺花贵公子,
宛然萤雪老书生。
交游绿野旧宾客,
濡染沧洲贤父兄。
吾老埋辞失之约,
馀哀翻入薤歌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陈司直的悼念。诗人感慨自己在五个朝代的际遇中,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很少,只有那些高官显贵才受到重视。与那些花前月下的公子哥不同,陈司直像是那萤火虫和雪一样的老书生,不显眼却极具内涵。诗人回忆起与陈司直在一起的时光,旧友如同绿野中的宾客,浸润着他们的友情。如今已年老,失去了当初的约定,心中的哀伤化作了薤歌的旋律。

注释:

  • 五朝:指的是五个朝代,表示历史的变迁。
  • 诸家少:指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少之又少。
  • 四叶封崇:指四品官的封号,象征官位的高贵。
  • 莺花:比喻年轻的贵公子,指的是光鲜亮丽的人物。
  • 萤雪:比喻清淡、孤寂的书生,象征高洁的品格。
  • 绿野:指自然环境,暗示与旧友之间的惬意交往。
  • 沧洲:比喻远离尘世的隐士生活,指贤人。
  • 薤歌声:薤歌是一种古代的哀乐,象征着诗人的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太初,号石翁,南宋末年人,以其诗文见长,尤其擅长写作古诗。他生于书香世家,深受文人墨客的熏陶,作品多表达对人生、友情、时事的感慨,语言清新而隽永。

创作背景:

《挽陈司直二首》是刘克庄为了悼念已故的好友陈司直而作,诗中深情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陈司直之间深厚的情谊。诗的开头以“诸家少”引入,强烈的孤独感立刻传达给读者,接着用“莺花”与“萤雪”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陈司直的独特气质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中间部分描绘了与朋友交游的愉悦,表现出诗人对旧时光的追忆,而最后两句则带着浓厚的哀伤,表示年华已逝,约定已失,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朝际遇诸家少:诗人感慨自己在五个朝代中命运多舛,真正的朋友却寥寥无几。
  2. 四叶封崇一品荣:他指出,许多权贵因官位而受人尊崇,而真正的友情却不在于此。
  3. 不似莺花贵公子:诗人对那些表面华丽的公子哥表示不屑,认为真正的品德更为重要。
  4. 宛然萤雪老书生:陈司直如同萤火和雪,内敛而高洁,象征着真诚与学识。
  5. 交游绿野旧宾客:回忆与陈司直的交往,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6. 濡染沧洲贤父兄:与贤人交游,让他们的友情愈加深厚。
  7. 吾老埋辞失之约:年岁已高,曾经的约定已无法实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8. 馀哀翻入薤歌声:内心的哀伤化作歌声,流露出对陈司直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花”“萤雪”,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表现人物的特质。
  • 对仗:诗中句子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陈司直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冷漠与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莺花:象征年轻的贵族,代表了社会的浮华与功利。
  2. 萤雪:象征书生的清高与孤独,暗示了真实的自我。
  3. 绿野:象征自然与自由,代表了真挚的友情。
  4. 薤歌:以音乐象征情感的流露,表现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莺花”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书生
    • B. 贵公子
    • C. 朋友
    • D. 诗人
  2. 诗人对陈司直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怀念与尊重
    • C. 忽视
    • D. 嫉妒
  3. “吾老埋辞失之约”中“失之约”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的聚会
    • B. 年轻时的承诺
    • C. 诗人的作品
    • D. 官职的升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月下回忆往事,情感真挚。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的无常。

通过这些对比与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