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先人忌,呼号痛不天。
遗孤馀二纪,旷祀忽三年。
永恨丘园隔,遥怜弟妹圆。
义方如昨日,地下想欣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遥远的万里之外,今天是先人的忌日,我痛苦地呼号,仿佛连天都感受到我的悲伤。作为遗孤,我在世上孤独地生活了两年,祭祀先人的时间竟然已经有三年了。心中充满了对隔着坟丘的永远的遗恨,遥远地思念着我的兄弟姐妹。义气似乎就在昨天一样,我在地下的先人,是否能够感到欣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先人忌:指先人的忌日,即去世的纪念日。
- 呼号:痛苦的呼喊。
- 遗孤:指失去父母的孤儿。
- 旷祀:久未祭祀。
- 丘园:指坟墓和墓地。
- 义方:指义气、情义。
- 地下:指死去的人所在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丘园”及“地下”暗示了对先人的思念与敬仰,常见于古代文人对已故亲人的追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廷辅,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以忠诚和才智闻名,尤其是在抵抗元朝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色。他的诗词风格刚毅激昂,充满了民族气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文天祥的忌日,表达了他对已故先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创作时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命运多舛,诗中情感愈显真切。
诗歌鉴赏:
《先太师忌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哀悼之作,展现了文天祥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的思念。全诗以“万里先人忌”开头,直接点明主题,诗人身处的环境与情感交织,饱含了悲痛与孤独。接下来的“呼号痛不天”,通过感叹,表现出对失去亲人的无可奈何与绝望。
“遗孤馀二纪,旷祀忽三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失去亲人后,孤独地度过了两年,而祭祀的时间却已经过去了三年,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怀念与愧疚。接着“永恨丘园隔,遥怜弟妹圆”中,丘园的隔绝让亲情变得遥远,诗人对弟妹的思念更为深刻,既有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义方如昨日,地下想欣然”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与先人往日的情义如昨日般鲜明,期待地下的先人能感到欣慰。这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先人忌”:指今天是先人的忌日,距离遥远却如在身边。
- “呼号痛不天”:表达了极度的痛苦,以至于呼喊声似乎让天也感受到。
- “遗孤馀二纪”:作为孤儿,生活了两年,表达孤独与无助。
- “旷祀忽三年”:祭祀的时间已经过了三年,突显时间的无情。
- “永恨丘园隔”: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被墓地隔绝,感到无尽的惋惜。
- “遥怜弟妹圆”:对生者的关心与思念,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 “义方如昨日”:义气和情谊仿佛就在昨日,感慨时光的流逝。
- “地下想欣然”:寄托了对先人希望他们在天之灵感到安慰的美好愿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里”与“呼号”,“遗孤”与“旷祀”,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痛苦与天相连,增强情感的共鸣。
- 设问:最后一句的设问,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和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先人的怀念和对家庭的思念,表现出深厚的亲情与忠贞的情义,反映了文天祥对家国情怀的坚定与对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忌日:象征着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仰。
- 丘园:象征着死亡与隔绝的距离。
- 孤:象征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孤独。
- 义气: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丘园”指的是什么?
A. 花园
B. 墓地
C. 农田
D. 河流 -
诗人对先人的感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忘记
B. 思念与怀念
C. 恨意
D. 喜悦 -
诗中提到的“义方如昨日”是指什么?
A. 过去的美好回忆
B. 昨天的天气
C. 义务与责任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 李白《夜泊牛津》: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先太师忌日》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文天祥更具历史沉重感,而王维则更显淡雅与自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