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残寒销尽》
时间: 2025-01-14 15:2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池春·残寒销尽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白话文翻译:
寒意渐渐消散,细雨过后已是清明时节。
花径上收敛着残留的红花,风中的水面泛起新涟漪。
小燕子穿梭在庭院里,飞扬的柳絮沾湿了衣袖。
正是最好的时光,却又似乎是傍晚时分。
这种滋味,真是浓烈如酒。
我频频眺望,然而却只觉得自己越来越瘦弱。
不见面时常常思念,见面时又感到一切如旧。
若要问常相见的情谊,怎能比得长久相守的深厚?
时间虽不老,人却未能相遇。
不妨将这份怨恨,托付给庭前的柳树。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寒:指残留的寒意。
- 疏雨:细小而稀疏的雨。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节气,通常在4月5日左右。
- 花径:花丛中的小路。
- 风沼:微风中泛起涟漪的水面。
- 乳燕:指小燕子,刚孵化的小燕子。
- 飞絮:指飘扬的柳絮。
- 佳时:美好的时光。
- 移带眼:指频频眺望。
- 依旧:仍然如此。
- 分付:托付,交托。
典故解析:
- “天不老,人未偶”: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意指时间不会老去,但人却未能相遇,表达了对缘分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克诚,号洮溪,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创作背景:
《谢池春·残寒销尽》创作于春季,时值清明,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轮回。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交织,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谢池春·残寒销尽》是李之仪的一首佳作,通篇透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息。诗的开头“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描绘了春天到来之际,寒意渐渐消散,细雨过后清明节的到来,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描写中,花径和飞燕交替出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美好的畅想。
然而,诗人在描绘这种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尽管春天的气息如此浓烈,诗人却感到“正佳时,仍晚昼”,这似乎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这句更是将情感的浓烈与苦涩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借“庭前柳”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长久相守的渴望和对缘分的无奈。全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春寒已去,细雨过后,迎来了清明节,意在表现春天的气息。
-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花径上收敛着残花,水面在微风中泛起新涟漪,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生机。
-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小燕子在庭院里穿梭,柳絮飘飞沾湿了衣袖,描绘春天的活泼与温柔。
- 正佳时,仍晚昼:虽然是最好的时光,却又似乎是傍晚,暗示时间流逝与内心的惆怅。
-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这种滋味如酒般浓烈,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频频眺望,却只觉得自己愈发消瘦,体现了思念的苦涩。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不见时思念,见面时却依然如故,反映了情感的复杂。
-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询问常相见的情谊,怎能比得长久相守的深厚。
- 天不老,人未偶:时间虽不老,人却未能相遇,感慨缘分的无常。
-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将这份怨恨托付给庭前柳树,寄托情感与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酒,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见了还依旧,天不老,人未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感慨,体现了对缘分的渴望与无奈,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寒:象征着过去的痛苦与等待。
- 清明: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乳燕: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生机勃勃。
- 飞絮: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庭前柳:象征着寄托情感与思绪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一个节气?
- A. 春分
- B. 立夏
- C. 清明
- D. 秋分
-
诗中“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深情
- D. 失落
-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的意思是?
- A. 见面时一切都变了
- B. 思念与见面之间的矛盾
- C. 见面时特别开心
- D. 不想再见面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 《登高》(王之涣):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李之仪《谢池春》与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皆描绘春天的景色,李之仪偏向细腻的情感,辛弃疾则更为豪放,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曲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