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哺歌》
时间: 2025-01-06 05:0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哺歌
唐翁钓鱼至黄哺,不得鱼儿得鱼母。
廿里返家急烹煮,鱼能脱命刀与砧。
掉入碧浔千尺深,半无鳞鬣眼血侵。
黄哺黄哺又有一渔父,鱼兮鱼兮复遭祸。
为鱼犹或为儿苦,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
白话文翻译:
唐朝的渔翁在黄昏时分钓鱼,却没能钓到小鱼,反而钓到了鱼的母亲。
他急匆匆回家,准备好好烹煮,鱼却能逃脱生命于刀与砧之下。
鱼掉入了千尺深的碧水中,眼中没有鱼鳞,身上满是血。
黄昏来临,另一位渔父又遭祸,鱼啊鱼啊又陷入困境。
为了鱼,它犹如儿子一般苦恼,生与死之间始终不离其处所。
注释:
- 黄哺:指黄昏时分,古人称晚上日落时的光景为“黄哺”。
- 唐翁:唐代的老人,这里指一位钓鱼的渔翁。
- 鱼母:指母鱼,暗示母鱼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碧浔:指清澈的河流或湖泊。
- 鱼兮鱼兮复遭祸:反复强调鱼的遭遇,表现出对鱼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黄哺歌》创作于一个渔翁钓鱼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家庭的牵挂。
诗歌鉴赏:
《黄哺歌》通过描绘渔翁钓鱼的情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诗中渔翁在黄昏时刻钓鱼,却钓到了鱼母,暗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母爱的伟大。诗人在渔翁与鱼母的故事中,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无奈和苦恼。
诗的情境设置在黄昏,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新的开始,渔翁返家急于烹煮的行为则体现了对生活的迫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鱼母被钓上岸的悲剧,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情,渔翁对鱼的同情与惋惜,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展现了亲情的深厚与不离不弃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家庭的牵挂与责任,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唐翁钓鱼至黄哺:描绘渔翁在黄昏时分钓鱼的场景,设置了时间背景。
- 不得鱼儿得鱼母:渔翁钓到的是母鱼,暗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的思考。
- 廿里返家急烹煮:渔翁急于回家,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鱼能脱命刀与砧:鱼虽然被钓上,却依然有机会逃生,暗示生命的脆弱。
- 掉入碧浔千尺深:鱼落入深水中,暗示生命的深邃与无常。
- 半无鳞鬣眼血侵:描绘鱼的受伤,体现了生命的悲剧。
- 黄哺黄哺又有一渔父:反复强调黄昏,突出渔父的遭遇。
- 鱼兮鱼兮复遭祸:对鱼的同情,加深了情感的共鸣。
- 为鱼犹或为儿苦:渔翁对鱼的关爱如同对儿女的牵挂。
- 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表现对家庭的责任与不离不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与儿女作比,表现亲情。
- 拟人:渔翁与鱼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生命更具温度。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在自然与人类生活中,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以及亲情的深厚与不离不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哺:象征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 鱼母:代表生命的延续与母爱的伟大。
- 碧浔:象征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 刀与砧:象征生活的残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哺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徐照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为鱼犹或为儿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鱼的怜悯
- B. 对儿女的依恋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敬畏
-
“黄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开始
- B. 生命的结束
- C. 自然的美丽
- D. 鱼的自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写渔民生活的诗作,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徐照的《黄哺歌》均涉及生命的思考,但《春望》更注重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黄哺歌》则侧重于个体生命的脆弱与亲情的凝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
- 《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