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金·秋入中山》
时间: 2025-01-01 12:4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寸金·秋入中山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秋入中山,臂隼牵卢纵长猎。
见骇毛飞雪,章台献颖,
臞腰束缟,汤沐疏邑。
筤管刊琼牒。
苍梧恨帝娥暗泣。
陶郎老憔悴玄香,
禁苑犹催夜俱入。
自叹江湖,雕龙心尽,
相携蠹鱼箧。
念醉魂悠扬,折钗锦字,
黠髯掀舞,流觞春帖。
还倚荆溪楫。
金刀氏尚传旧业。
劳君为脱帽篷窗,
寓情题水叶。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到了中山,手臂上牵着猎鹰,纵马驰骋在广阔的草野。
看到那飞雪一般的白毛,章台上献上美玉,
我这瘦弱的身躯束缚在轻纱之中,像是在疏远的城市里沐浴。
用竹管刻写着美丽的琼花信笺。
苍梧山的恨帝娥在暗中泣泪,
陶渊明的老者因年老而憔悴,
禁苑里依然催促夜色的降临。
我自叹江湖,心中雕龙的志向已尽,
与友人携手共饮,酒中似有虫鱼。
想念那醉酒的悠扬之魂,折断钗子留下锦字,
调皮的胡须掀动着,饮酒的诗篇如春风般流淌。
我还倚靠在荆溪的小舟上。
金刀氏的家业依旧传承。
劳烦你替我脱去帽子,打开窗帘,
在水叶上写下我的情感。
注释
- 臂隼:手臂上牵着的猎鹰,象征猎人。
- 骇毛飞雪:形容白色的毛发如飞雪,表现出猎物的惊恐。
- 臞腰束缟:形容瘦弱的身躯束缚在轻薄的绫纱中。
- 筤管:竹管,古代一种书写工具。
- 苍梧恨帝娥:指的是《楚辞》中的悲情人物,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悲伤。
- 陶郎:指陶渊明,文人隐士,年老时的憔悴。
- 雕龙心尽:雕龙是古代文人志向的象征,表示心中理想已尽。
- 相携蠹鱼箧:与友人一同享受饮酒的乐趣,似乎暗含了对生活的无奈。
- 折钗锦字:折断钗子,留有的纪念,象征着爱情的变故。
- 金刀氏:古代传说中的刀工,象征着传统技艺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30-1298),字文英,号云山,南宋末年词人,擅长填词,作品多描写山水与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脱俗。其诗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悠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
《一寸金·秋入中山》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一寸金·秋入中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以“秋入中山”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接着通过“臂隼牵卢纵长猎”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随之而来的“见骇毛飞雪”则暗示了猎物的无奈与恐惧,隐喻人世间的无常与变迁。
诗中融入许多典故,诸如苍梧恨帝娥与陶郎憔悴,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后半部分,诗人自叹“江湖”,表达了对过去理想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一句“劳君为脱帽篷窗”,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请求,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令人深思。
整首词在意境上清新而不失忧伤,情感上细腻而真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理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入中山:直接交代秋天的到来,营造自然背景。
- 臂隼牵卢纵长猎: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 见骇毛飞雪:引发对猎物命运的感慨,暗含哀伤。
- 臞腰束缟:强调诗人自身的脆弱与无奈。
- 汤沐疏邑:体现一种疏远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 苍梧恨帝娥暗泣:借用典故增添悲情,表达思念。
- 禁苑犹催夜俱入:反映夜色的来临,象征时间的流逝。
- 自叹江湖:对自身理想的失落与反思。
- 念醉魂悠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 金刀氏尚传旧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骇毛飞雪”来比喻猎物的惊恐,增强画面感。
- 拟人:将“苍梧恨帝娥”赋予情感,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理想的失落与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一种清新而悲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萧瑟与时间的流逝。
- 猎鹰:象征着自由与追求。
- 苍梧恨帝娥:引发对历史与情感的思考。
- 竹管:象征着书写与文化的传承。
- 江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入中山”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春天的温柔
- B. 秋天的萧瑟
- C. 夏天的繁华
-
“苍梧恨帝娥暗泣”中“恨帝娥”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司马迁
- C. 屈原
-
“金刀氏尚传旧业”中的“金刀氏”象征什么?
- A. 现代技术
- B. 传统工艺
- C. 自然环境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思绪。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一寸金·秋入中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写秋天的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吴文英则通过典故与自然的描写,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