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乐 其一 为梁大司农咏白鹦鹉》

时间: 2025-01-04 08:09:24

正珠江,春晓也,使节遥临。

看画堂、银母屏深。

听雕栏,声乍啭,吉了清音。

怕施朱翠,只携来、白雪横襟。

想雪衣,名独擅,索影沉沉。

展黄冠、初晕檀心。

羽翩跹,冰檐畔,诗句高吟。

玉奴梦醒,伴梨花、和月相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珠江,春晓也,使节遥临。
看画堂银母屏深。
听雕栏,声乍啭,吉了清音。
怕施朱翠,只携来白雪横襟。
想雪衣,名独擅,索影沉沉。
展黄冠初晕檀心。
羽翩跹,冰檐畔,诗句高吟。
玉奴梦醒,伴梨花和月相寻。

白话文翻译:

在春晓的珠江边,遥远的使节正在到来。
我看着画堂中深邃的银色屏风。
听着雕栏上的鸟声,忽然间传来清脆的鸣叫。
我担心那红色的羽毛会失色,只带来了白雪般的横襟。
想起那雪白的衣裳,独自享有名声,影子沉沉。
展现出黄冠,初晕的檀心。
羽翅轻盈,在冰冷的檐边,吟咏着诗句。
玉奴梦醒,伴着梨花和月亮相寻。

注释:

  • 珠江: 指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春晓: 春天的早晨,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画堂: 形容精致的楼阁或房屋。
  • 银母屏: 银色的屏风,可能指代高雅的装饰。
  • 雕栏: 精美的栏杆,暗示着优雅的环境。
  • 朱翠: 可能指代鲜艳的颜色,象征着美丽的羽毛。
  • 雪衣: 形容鸟儿的羽毛如同雪般洁白。
  • 黄冠: 指鸟类的羽冠,可能暗指鹦鹉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白鹦鹉的形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鉴赏:

《于飞乐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白鹦鹉的优雅。诗中描绘的场景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珠江的春晓、画堂的银屏、雕栏的清声,无不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氛围。白鹦鹉的形象则成为了诗中最亮眼的存在,它的羽毛如雪,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玉奴梦醒,伴梨花和月相寻”更是将自然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正珠江,春晓也,使节遥临:在春天的早晨,珠江边,遥远的使者正在到来,暗示着新的变化与希望。
  2. 看画堂银母屏深:描绘了画堂内深邃的银色屏风,象征着优雅的环境。
  3. 听雕栏,声乍啭,吉了清音:雕栏上传来的鸟鸣声清脆悦耳,传达出一种吉祥的气息。
  4. 怕施朱翠,只携来白雪横襟:担心鲜艳的颜色会消失,只带来了洁白的横襟,象征着白鹦鹉的纯洁。
  5. 想雪衣,名独擅,索影沉沉:想象雪白的羽衣,独自享有盛名,影子却显得沉重,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孤独。
  6. 展黄冠初晕檀心:黄冠的展现如初升的阳光,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7. 羽翩跹,冰檐畔,诗句高吟:轻盈的羽翼在冰冷的檐边飞舞,吟咏着诗句,传达出对诗歌与自由的向往。
  8. 玉奴梦醒,伴梨花和月相寻:梦中的玉奴醒来,伴随着梨花与月亮的美景,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衣”比喻白鹦鹉的羽毛,展现其纯洁美丽。
  • 拟人:如“玉奴梦醒”,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鹦鹉的优雅与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诗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传递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鹦鹉:象征着纯洁、高雅。
  • 梨花:象征着美好与纯真。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梦想。
  • 春晓: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晓”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新的开始与希望
    C. 夜晚的寂静
    D. 远方的旅人

  2. 诗中“雪衣”指代什么?
    A. 白鹦鹉的羽毛
    B. 冰雪覆盖的衣物
    C. 春天的花衣
    D. 诗人的心情

  3. 诗中提到的“玉奴梦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留恋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D. 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鸟鸣涧》与《于飞乐 其一》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前者更强调山水意境,后者则突显了鸟类的优雅。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在风景中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