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

时间: 2025-01-04 13:57:07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西山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纷扰的世事时,依然能够独自享受幽静的山水之美。清晨,他在泉水旁嬉戏,晚上则在石头间归家。诗人挥笔题写在苍翠的山峦之上,途中下马游历那些嵌入丘陵的美景。他所喜爱的一切,唯有山水,来到这里便沉醉其中,不愿离去。

注释:

  • 扰扰:纷扰的样子,形容世事的复杂与喧嚣。
  • 悠悠:悠闲自得,形容心情的宁静。
  • 弄泉:指嬉戏于泉水旁。
  • 采石:指在石头间收集或游玩。
  • 挥翰:挥笔书写,书写时的动作。
  • 苍峭:指山峦高耸、峻拔的样子。
  • 淹留:沉醉于此,不想离开。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山水”作为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自然之美,常见于诗文中,代表着一种远离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性情孤傲,喜爱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超脱。

创作背景:

在唐代,士人常常以山水为寄托,逃避繁杂的社会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玩西山时写成,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游西山》描绘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的开头,诗人以“时事方扰扰”引入,直接呈现出当时社会的复杂与喧嚣,随后却用“幽赏独悠悠”来对比,体现出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接下来的“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则生动描绘了他在山水间嬉戏的场景,体现出一种自然的亲密与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展现了诗人在山中游历的情景,既有书写的雅趣,又有行走的乐趣,传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一句“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愿意在山水中长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上深邃悠远,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事方扰扰:表明当下社会的纷扰与不安。
  • 幽赏独悠悠:他在山水间独自欣赏,心情宁静。
  • 弄泉朝涉涧:白天在泉水旁嬉戏,展现自然生活的乐趣。
  • 采石夜归州:晚上在山石间玩耍,回家的路上满是自然的陪伴。
  • 挥翰题苍峭:在高耸的山峰上挥笔作诗,表现诗人的雅趣。
  • 下马历嵌丘:下马游历丘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所爱唯山水:诗人所爱之物唯有山水。
  • 到此即淹留:到达此地便不愿离去,表达对山水的深切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无明显比喻,更多是直白的自然描写。
  • 拟人:诗中没有明显的拟人手法,但通过描写自然的生动场景,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尤其在描述活动时,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在游山玩水中找到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纯洁与美好,是诗人精神寄托的所在。
  • 泉涧:代表自然的灵动与清新,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密接触。
  • 苍峭:象征高远和雄伟,反映诗人对自然壮丽景观的赞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时事方扰扰”意思是: A) 社会安定 B) 世事纷扰 C) 自然宁静

  2. “所爱唯山水”的意思是: A) 只喜欢山水 B) 喜欢所有自然 C) 对世俗事物感兴趣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A) 对社会的批判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1. B) 世事纷扰
  2. A) 只喜欢山水
  3. B) 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王维同为山水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描写秋天的宁静与生机。两首诗在意境上相近,都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但风格上略有不同,韦应物更显直白,王维则多了些内敛与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

以上内容涵盖了诗歌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游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