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风何时来,柳色已如此。
山中不知年,或告以于耜。
鸣蓑起饭牛,青青渺烟水。
独有头上霜,春风不吾以。
白话文翻译:
春风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柳树的颜色已经变得如此迷人。
山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或许有人告诉我用锄头来耕作。
听到蓑衣在水边响起,牛儿在吃草,远处的烟雾缭绕。
唯独我头上已生白霜,春风却不愿意吹向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风:指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柳色:柳树的颜色,春季时柳树发芽,颜色鲜绿。
- 于耜:耜是一种农具,这里暗示着耕作。
- 鸣蓑:蓑衣在水边响,描绘一种生动的田园景象。
- 青青:形容草木生长茂盛。
- 渺烟水:渺小的烟雾与水面交融,描绘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景象。
- 独有:只有我,强调孤独感。
- 头上霜:白发,暗指年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个人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其生平较为隐秘,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借助春风的描写,表达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溪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春风的呼唤与柳树的生长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生机与孤独并存的氛围。开篇的“春风何时来”不仅是对春天的呼唤,更是对时光的无奈叹息。后面的“山中不知年”则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迷失的状态,仿佛与世隔绝,时间在这里似乎失去了意义。在描绘自然美景时,如“鸣蓑起饭牛,青青渺烟水”,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田园生活,但随即的“独有头上霜”则将这种美好与个人的孤独感形成对比,反映出一种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何时来,柳色已如此。
春天的风什么时候才能到来?柳树的颜色已经如此鲜亮,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
山中不知年,或告以于耜。
在山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或许有人用锄头告诉我,这里的岁月流逝。 -
鸣蓑起饭牛,青青渺烟水。
听到蓑衣的声响,牛在水边吃草,远处烟雾缭绕,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田园图景。 -
独有头上霜,春风不吾以。
唯独我头上生了白霜,春风却不愿意吹向我,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感伤。
修辞手法:
- 拟人:春风的呼唤,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春风”与“头上霜”形成鲜明对比,构建出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反映出生命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希望和新生。
- 柳色: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鸣蓑: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 头上霜:象征衰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风”象征什么? A. 冷冽的冬天
B. 希望和新生
C. 暴风雨 -
诗人“头上霜”的含义是什么? A. 年轻
B. 经验丰富
C. 年老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荒凉
B. 宁静和谐美好
C. 灾难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新生的期待。
- 《山中问答》—王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溪行》与王维的《鹿柴》,前者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的感受,后者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展示了不同的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方岳的孤独感和王维的宁静感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时代和个人情感的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