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瑞州罗大夫挽诗
作者:方岳 〔宋代〕
污俗狂澜倒,公平今独贤。
折腰惭为米,绝口不言钱。
笔橐名臣后,箪瓢素士先。
只消廉吏字,题作墓门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廉洁公正的赞美。诗人认为,在世俗的狂流中,唯有公正的人依然存在。他感到羞愧,不愿为了生计而低头;同时,他也不愿意谈论金钱。诗中提到的“笔橐”象征着名臣的地位,而“箪瓢”则象征着平民的朴素生活。最后,诗人希望只要有廉洁的官吏在世,就值得在墓碑上刻上他的名字。
注释
- 污俗狂澜:指世风日下,社会风气混乱。
- 折腰:低头、屈从的意思。
- 惭为米:为生计而感到羞愧。
- 绝口不言钱:不愿谈论金钱,表达对物欲的拒绝。
- 笔橐:笔筒,象征有才华的名臣。
- 箪瓢:用来盛饭的器皿,象征朴素的生活。
- 廉吏:指廉洁的官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廉吏”在中国历史上常常被赞美,代表着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文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廉吏的推崇,强调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他的诗风多以清新简练著称,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性,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方岳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诗是在对罗大夫的追悼中写成,表达了对其清白和公正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控诉。
诗歌鉴赏
《知瑞州罗大夫挽诗》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挽诗,诗人通过对罗大夫的赞美,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污浊与不公。诗的开头“污俗狂澜倒”以强烈的口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堕落,接着对比罗大夫的公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其难能可贵的品德。
“折腰惭为米,绝口不言钱”,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鄙视与对道德的坚守。他宁愿保持清白,也不愿意为金钱所屈服,这种思想贯穿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后两句“笔橐名臣后,箪瓢素士先”则通过物象的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士人应当以清白自持,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品德的看法。整首诗虽然简洁却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污俗狂澜倒:在污浊的社会风气中,公正的做法显得尤为珍贵。
- 公平今独贤:在当今只有公平正直的人显得高尚。
- 折腰惭为米:为了生计而屈从,感到羞愧。
- 绝口不言钱:拒绝谈论金钱,显示出对物质的淡泊。
- 笔橐名臣后:象征有声望的官员。
- 箪瓢素士先:强调素朴的生活,反映出对名利的蔑视。
- 只消廉吏字:希望有廉洁的官吏,才是社会的希望。
- 题作墓门镌:愿意将其名字刻在墓碑上,以示纪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污俗狂澜倒”与“公平今独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用“笔橐”和“箪瓢”象征不同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方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廉洁官吏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突显了诗人对道德与清白的坚守,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污俗:象征腐败和不公的社会风气。
- 笔橐:象征名声与地位。
- 箪瓢:象征朴素与清白的生活。
- 廉吏:象征理想的官员形象,代表社会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折腰惭为米”是什么意思?
- A. 感到羞愧因金钱而屈从
- B. 感到自豪因金钱而奋斗
- C. 感到无所谓金钱
- D. 感到乐观因金钱而生活
-
“笔橐名臣后,箪瓢素士先”中的“箪瓢”象征什么?
- A. 富贵的生活
- B. 贫穷的生活
- C. 朴素的生活
- D. 奢华的生活
-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讽刺
- B. 赞美
- C. 批判
- D. 无所谓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同样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风格更为沉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强调离别与人生的无常,风格更为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