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作》
时间: 2024-09-19 21:3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白话文翻译:
我盖着厚厚的被子和垫子,覆盖着衰老的身体。半夜突然泪流满面,再也照顾不到我的亲人。不久漏声停止,官员报告今天是国家的忌日。清晨骑马外出,溪水上的冰薄薄地闪着光。路旁饥饿受冻的人们,面色非常悲苦。我虽然饱暖却未察觉,羞愧地面对黄州的百姓。古代的贤人最终都是养尊处优,往往归隐。是谁让我为了妻子儿女,白发苍苍还在外奔波。修身和行道,我多愧于古代的人。
注释:
- 重衾又重茵:衾,被子;茵,垫子。指盖着厚厚的被子和垫子。
- 衰孏身:衰老的身体。
- 涕泗:眼泪和鼻涕,形容极度悲伤。
- 残漏歇:漏,古代计时器;歇,停止。指夜深时分,计时器的水声停止。
- 国忌辰:国家的忌日,指重要的纪念日。
- 凌旦:清晨。
- 溪冰薄潾潾:溪水上的冰薄薄地闪着光。
- 悲辛:悲苦。
- 黄州民:黄州的百姓。
- 终禄养:养尊处优。
- 归隐沦:归隐。
- 修身与行道:修身养性,行道立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语言简练。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禹偁晚年,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至黄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忌日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年仍在外奔波的无奈和对古代贤人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作者自己的饱暖与路旁饥冻者的悲苦,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诗中“重衾又重茵”与“路傍饥冻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的羞愧之情。“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一句,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体现了王禹偁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衾又重茵:通过“重衾”和“重茵”的重复,强调了作者的饱暖。
- 盖覆衰孏身:“衰孏身”形容作者的衰老,与前面的饱暖形成对比。
- 中夜忽涕泗:“涕泗”表达了作者的悲伤,突出了对亲人的思念。
- 无复及吾亲:“无复及”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无法照顾的无奈。
- 须臾残漏歇:“残漏歇”指夜深时分,计时器的水声停止,引出国忌辰的背景。
- 吏报国忌辰:“国忌辰”是国家的重要纪念日,增加了诗的庄重感。
- 凌旦骑马出:“凌旦”指清晨,表达了作者的早起和忙碌。
- 溪冰薄潾潾:“溪冰薄潾潾”形容清晨的寒冷,增加了诗的意境。
- 路傍饥冻者:“饥冻者”与作者的饱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 颜色颇悲辛:“悲辛”形容饥冻者的悲苦,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饱暖我不觉:“不觉”表达了作者对饱暖的麻木,增加了羞愧之情。
- 羞见黄州民:“羞见”表达了作者对黄州百姓的羞愧。
- 昔贤终禄养:“终禄养”指古代贤人的养尊处优,表达了作者的向往。
- 往往归隐沦:“归隐沦”指归隐,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谁教为妻子:“谁教”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无奈。
- 头白走风尘:“头白”形容作者的衰老,“走风尘”表达了作者的奔波。
- 修身与行道:“修身”和“行道”指修身养性和行道立德,表达了作者的自我要求。
- 多愧古时人:“多愧”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人的愧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作者的饱暖与路旁饥冻者的悲苦形成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 拟人:“溪冰薄潾潾”将溪冰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重衾又重茵”和“路傍饥冻者”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比作者的饱暖与路旁饥冻者的悲苦,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意象分析:
- 重衾又重茵:象征作者的饱暖。
- 衰孏身:象征作者的衰老。
- 涕泗:象征作者的悲伤。
- 残漏歇:象征夜深时分。
- 国忌辰:象征国家的庄重纪念日。
- 溪冰薄潾潾:象征清晨的寒冷。
- 饥冻者:象征社会的不公。
- 黄州民:象征黄州的百姓。
- 终禄养:象征古代贤人的养尊处优。
- 归隐沦:象征隐居生活。
- 头白走风尘:象征作者的奔波。
- 修身与行道:象征修身养性和行道立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重衾又重茵”指的是什么? A. 厚厚的被子和垫子 B. 轻薄的被子和垫子 C. 单薄的被子和垫子 D. 厚重的被子和垫子
-
诗中“路傍饥冻者”与作者的什么形成对比? A. 饱暖 B. 饥饿 C. 寒冷 D. 温暖
-
诗中“昔贤终禄养”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贤人的养尊处优 B. 古代贤人的隐居生活 C. 古代贤人的奔波生活 D. 古代贤人的修身养性
-
诗中“头白走风尘”指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奔波 B. 作者的隐居 C. 作者的养尊处优 D. 作者的修身养性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点绛唇》等,都体现了他的质朴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但王禹偁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王禹偁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