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不寐》

时间: 2025-01-08 02:28:13

离恨与愁并,簟冷方花梦不成。

起坐重温铜鸭火,闲听。

两部蛙声闹绿汀。

银篝杀残更,静理新词独剪灯。

四五蟾蜍光又缺,窗棂。

移过花枝弄影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不寐
作者: 张玉珍 〔清代〕

离恨与愁并,簟冷方花梦不成。
起坐重温铜鸭火,闲听。
两部蛙声闹绿汀。
银篝杀残更,静理新词独剪灯。
四五蟾蜍光又缺,窗棂。
移过花枝弄影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无法入睡的情景,满腹离愁与忧虑,床铺冰冷,梦中的花影也无法成形。人不断起坐,重温着炉火的温暖,悠闲地倾听窗外蛙声喧闹,打破了夜的宁静。银色的篝火在夜深时渐渐熄灭,独自一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理顺着新写的词句。窗前,四五只蟾蜍的光亮隐隐约约又缺失,月光透过窗棂,花影摇曳,增添了几分幽静。


注释:

  • 离恨:指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 :忧愁、烦恼。
  • :竹席,夜间躺在上面时感到冷。
  • 铜鸭火:古时用铜制的鸭形火炉,象征温暖。
  • 蛙声:青蛙的叫声,常常在夏夜中回响。
  • 银篝:指银色的篝火,营造出宁静的夜晚。
  • 蟾蜍:指青蛙,常在水边出现。

典故解析:

  • 蛙声:青蛙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夜晚的生机与孤独。
  • 剪灯:古人在夜里写字或读书时,常常用灯光照明,"剪灯"指的是在灯下作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玉珍,清代女词人,因其词作细腻而富有情感而闻名,常以个人情感为题材,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该词作可能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创作,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恨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压抑与挣扎。


诗歌鉴赏:

《南乡子 不寐》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的夜晚,诗人通过具体的环境描写传达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开篇便以“离恨与愁并”引入,迅速抓住读者的情绪,揭示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苦闷。床铺的冰冷与梦境的破碎,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词中“重温铜鸭火”的描写,既是对温暖的渴望,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在“闲听两部蛙声闹绿汀”中,蛙声成为夜晚的背景音乐,却又让人感到一丝孤独的对比。随着夜色的加深,银篝渐渐熄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移过花枝弄影横”则以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花影的摇曳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渴望。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表现了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刻和复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恨与愁并:开篇交代情感状态,既有离别之苦又有愁思。
    • 簟冷方花梦不成:床上冰冷,梦中的美好无法成真。
    • 起坐重温铜鸭火:反复起身,温暖的火炉成为情感的寄托。
    • 闲听两部蛙声闹绿汀:外界的蛙声交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 银篝杀残更,静理新词独剪灯:夜深时篝火渐熄,独坐理顺新词,表现孤独感。
    • 四五蟾蜍光又缺,窗棂:窗外蟾蜍的微光闪烁,象征着孤独与渺小。
    • 移过花枝弄影横:花影摇曳,增添了夜晚的幽静和美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起坐重温”和“闲听”,形成了对称美感。
    • 比兴: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情感,如蛙声与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愁别恨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追索。


意象分析:

  • 冷簟:象征孤独与离愁。
  • 铜鸭火:象征温暖与安全感的渴望。
  • 蛙声:象征夜的生机与孤独。
  • 银篝: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花枝:象征美好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离恨与愁并”指的是什么情感? A.快乐与欢愉
    B.离别之苦与思念
    C.无聊与疲惫

  2. “簟冷方花梦不成”中的“簟”指的是什么? A.床铺
    B.竹席
    C.沙发

  3. 诗中提到“银篝杀残更”,“银篝”指的是? A.银色的灯
    B.银色的篝火
    C.银色的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张玉珍的《南乡子 不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孤独与离愁中的情感,但张的词更为细腻,李的词则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