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斯布列河春泛》
时间: 2025-01-01 14:0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斯布列河春泛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日煖河干残雪消。新绿悠悠。浸满阑桥。
有人桥下驻兰桡。照影惊鸿,个个纤腰。
绝代蛮娘花外招。一曲洋歌,水远云飘。
待侬低和按红箫。吹出羁愁,荡入春潮。
白话文翻译:
春日阳光温暖,河岸残雪已融化,
新绿的草木悠然生长,浸润着桥栏。
有人在桥下撑着兰舟,
一照镜子,惊起水面上的鸿雁,个个纤细的腰肢。
绝代的美人向外招手,
一曲洋歌飘荡,水远云轻。
等我低下声来,轻抚红箫,
吹出心中的忧愁,荡入春潮。
注释:
- 日煖:阳光温暖。
- 河干:河岸。
- 残雪:融化的雪。
- 悠悠:形容新绿草木生长缓慢、舒展的样子。
- 兰桡:兰舟,这里指的是一种小船。
- 照影惊鸿:水面倒影惊起的鸿雁。
- 绝代蛮娘:绝代的美女。
- 低和:低声演唱。
- 按红箫:弹奏红色的箫,古乐器。
- 羁愁:羁绊的忧愁。
- 春潮:春天的潮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飞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柔和而深邃的美。
创作背景:
《一剪梅·斯布列河春泛》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河流解冻,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受到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盎然,借此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一剪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篇描述了阳光温暖的日子,河岸的残雪已经消融,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接着,诗人描绘了新绿的生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在描写中,尤其是“有人桥下驻兰桡”一句,诗人通过“兰桡”这一意象,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处的“兰桡”不仅是小船的象征,更代表着轻盈与优雅,浮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场景。
“照影惊鸿,个个纤腰”这一句,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传达了对美人的赞美与欣赏。美人在水中的倒影与鸿雁相映成趣,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灵动。
后半部分的“绝代蛮娘花外招”,则将注意力转向了美人的姿态和气质,展现出她的独特魅力。一曲洋歌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界限,展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情怀,水远云飘的描写更是增强了空间的延伸感。
最后,诗人以“吹出羁愁,荡入春潮”结束,既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向往,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一种轻松而又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煖河干残雪消:描绘春日的温暖,暗示冬季的残留已经消失。
- 新绿悠悠,浸满阑桥:新绿的草木生长,桥栏边浸润着生机。
- 有人桥下驻兰桡:有人在桥下划着兰舟,增添了生活气息。
- 照影惊鸿,个个纤腰:水面映照出美丽的身影,惊动了鸿雁。
- 绝代蛮娘花外招:美人向外招手,吸引人的注意。
- 一曲洋歌,水远云飘:洋歌飘荡在水面,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待侬低和按红箫:期待轻声演奏,传达内心情感。
- 吹出羁愁,荡入春潮:将忧愁吹散,融入春天的潮流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桡”比作美的象征,通过船与自然的结合增强意象。
- 拟人:水面上的影像仿佛在“惊鸿”,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水远云飘”与“吹出羁愁”,展现了诗词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以及美好情感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而又深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兰桡:象征优雅与轻盈。
- 惊鸿:象征美丽与灵动。
- 绝代蛮娘:象征美的极致。
- 洋歌:象征开放与包容的文化气息。
- 红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煖河干残雪消”的意思是: A. 河岸的雪已经融化
B. 阳光很热
C. 河水很冷
D. 冬天还没结束 -
“绝代蛮娘”指的是: A. 美丽的花
B. 绝色的美女
C. 兰舟
D. 诗人本人 -
诗中提到的“洋歌”指的是: A. 中国的传统歌曲
B. 外国的歌曲
C. 乡村的歌谣
D. 仅仅是春天的声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清平调》: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人情与自然的和谐。
- 《清平调》:侧重于对美人和生活的歌颂,虽然主题相似,但表现手法更为直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