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时间: 2025-01-06 13:02: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作者: 方干 〔唐代〕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的聚散如同风云变幻,快的来又快的去,似乎白头的白发也在相互欺骗。虽然说竹子在重雪中先藏住了道路,却惊讶地发现巢穴虽然倾斜却没有损害树枝。走进屋里,风一吹便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窗前的雪光照得如同明亮的月光。此时,门前巷子里没有行人的踪迹,尘满酒杯,谁又能知道呢?
注释
- 聚散联翩:形容人们的聚合和分离像风一样,快速而频繁。
- 华发:指白发,象征年老和时间的流逝。
- 竹重:指竹子因雪重而弯曲的样子。
- 巢倾:指鸟巢因重雪而倾斜。
- 尊罍:古代盛酒的器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华发”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竹”则是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和清雅的植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约830年-885年),字梦得,号雪渔,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以诗闻名,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雪天,寄托了诗人与友人李知诲之间的情谊,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天的情景,借景抒情,通过对聚散无常的感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中“聚散联翩急复迟”一句,生动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瞬息万变,犹如风云,令人感慨不已。接下来的“解将华发两相欺”则将时间与人生的关系引入,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相聚。
诗中“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自然的顽强生存意志。竹子在雪压之下依然坚韧,而鸟巢虽然倾斜,却依旧保有生命的枝桠,暗示着即使生活再艰难,也要保持希望和勇气。
最后两句“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抒发了孤独与寂寞,门前巷子无人,酒杯尘满,似乎映射出作者对世事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聚散联翩急复迟: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和离散如同风的变化,来得快去得也快。
- 解将华发两相欺:时间的流逝让人愈发苍老,白发相互欺骗着自己,似乎不愿面对现实。
- 虽云竹重先藏路:虽然竹子因雪重而弯曲,似乎藏住了前路。
- 却讶巢倾不损枝:却让人惊诧的是,倾斜的鸟巢并没有损害到树枝。
- 入户便从风起后:走进屋里,似乎春风已至。
- 照窗翻似月明时:窗外的雪光照耀,宛如明月般清亮。
- 此时门巷无行迹:此时门前巷子里没有行人的踪迹。
- 尘满尊罍谁得知:酒杯满是尘土,谁会知道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们的聚散比作风云变化,生动形象。
- 拟人:竹子和鸟巢被赋予了生命,表现出自然的坚韧。
- 对仗:如“聚散联翩”与“急复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常;在大自然的描摹中,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尽管生活中充满了孤独与寂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宁静,但也带来孤独和寒冷。
- 竹:象征着坚韧、清雅与生机。
- 白发:象征着岁月与人生的无常。
- 月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聚散联翩急复迟”中“急复迟”意指: A. 来得快去得慢
B. 来得快去得快
C. 来得慢去得快
D. 来得慢去得慢 -
诗中“华发”指的是什么? A. 头发的颜色
B. 年龄的象征
C. 诗人的烦恼
D. 自然的现象 -
“尘满尊罍谁得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对月光的描写与《雪中寄李知诲判官》的“照窗翻似月明时”相似,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能够与方干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