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寇后上刘尚书》

时间: 2025-01-04 13:46:43

孙武倾心与万夫,削平妖孽在斯须。

才施偃月行军令,

便见台星逼座隅。

独柱支天寰海正,雄名盖世古今无。

圣君争不酬功业,仗下高悬破贼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狂寇后上刘尚书
作者: 方干 〔唐代〕

孙武倾心与万夫,
削平妖孽在斯须。
才施偃月行军令,
便见台星逼座隅。
独柱支天寰海正,
雄名盖世古今无。
圣君争不酬功业,
仗下高悬破贼图。


白话文翻译

孙武全心全意地与众将士并肩作战,
迅速平定了妖邪之徒。
刚刚发布了偃月刀的行军令,
便看到星辰仿佛在逼迫着座位的角落。
独立的柱子支撑着天际,
他的雄名在古今间无人能及。
圣明的君主为何不来回报他的功业,
在大帐下高悬的就是打败贼寇的计划。


注释

字词注释

  • 孙武:指孙子,古代著名军事家,著作《孙子兵法》。
  • 倾心:倾注心力,尽心尽力。
  • 妖孽:指邪恶的势力或反叛者。
  • 偃月:指偃月刀,古代的一种武器。
  • 台星:指天上的星星,可能象征着神明或命运。
  • 独柱支天:比喻支撑大局的英雄或领袖。
  • 雄名:伟大的名声。
  • 圣君:指明智的君主。
  • 仗下:指军队的指挥中心。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及的孙武,强调其军事才能和影响力,表现出对优秀统帅的崇敬。
  • “台星”可能源自古代天文学的观念,象征着命运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活跃于盛唐时期,以诗风豪放、气势磅礴见称,擅长描写英雄气概和军事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事迹,表达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团结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孙武为引子,展现了战斗中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开篇用“倾心与万夫”描绘了孙武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的场景,体现出团结和士气的力量。接着通过“削平妖孽”展示了迅速行动和果敢决策的重要性,突出了军事指挥的果断与有效。

“才施偃月行军令”一语,展示了孙武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诗中提到的“台星”,似乎暗示着命运的指引和英雄的荣耀,象征着在战斗中的伟大使命感。

后面的两句描绘了英雄的丰功伟绩:“独柱支天”表明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雄名盖世”则传达出对其名声的赞美,强调了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最后,诗人提出了对圣君的质疑,表达了对功勋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惋惜,流露出对士人的关切与期待。整首诗在描绘英雄气概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方干对军事的关注和对忠诚将士的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孙武倾心与万夫:孙武全心投入与众将士并肩作战,强调团结与合作。
  2. 削平妖孽在斯须:迅速清除邪恶势力,展现孙武的果决与能力。
  3. 才施偃月行军令:孙武刚刚发布军令,体现出指挥的果敢。
  4. 便见台星逼座隅:象征着英雄的命运与荣耀,暗示成功即将来临。
  5. 独柱支天寰海正:比喻英雄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支撑着国家的安定。
  6. 雄名盖世古今无:称赞孙武的伟大名声,强调其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7. 圣君争不酬功业:质疑君主为何不回报英雄的功劳,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
  8. 仗下高悬破贼图:暗示战斗的策略与计划,表达对胜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独柱支天”比喻英雄的重要性。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对称,增强了气势。
  • 夸张:如“雄名盖世”强调其卓越的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英雄孙武的崇敬,表现出对军功的赞美与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对功绩未被重视的惋惜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孙武:象征智慧与战斗的精神。
  • 偃月:代表勇气和战斗的工具。
  • 星辰:象征命运与荣耀。
  • 柱子:象征支撑国家的英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孙武
    • B. 孙子
    • C. 孙权
  2. 诗中“削平妖孽”是指什么?

    • A. 战斗
    • B. 和平
    • C. 教育
  3. 诗中提到的“圣君”指的是?

    • A. 明智的君主
    • B. 战士
    • C. 文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方干的《狂寇后上刘尚书》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前者更侧重于军事英雄的描绘,而后者则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二者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情境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