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约游会灵久不闻问以诗趣之》

时间: 2025-01-04 09:10:41

胜地何妨行东频,万双白璧不赊春。

腊醅已老久未压,扬柳青青不待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约游会灵久不闻问以诗趣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胜地何妨行东频,
万双白璧不赊春。
腊醅已老久未压,
扬柳青青不待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美丽的地方何妨频繁游玩呢?即使是春天的美景,也不需要赊欠。腊酒已经老了很久没有酿造,杨柳已经变得青翠,不必再等待他人。

注释

  • 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东频:指往东游玩。
  • 万双白璧:比喻无数的美好事物,白璧指白色的美玉,象征珍贵。
  • 腊醅:腊酒,腊月酿的酒,通常指冬季的酒。
  • 不待人:不需要等待他人,强调独自享受。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胜地”与古诗文中常见的游山玩水的主题相呼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因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简练明快,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游历中创作,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整体风格清新自然,透出一股淡淡的愁绪与对生活的热爱。首句“胜地何妨行东频”便点明了游玩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追求,似乎在说:即使游玩频繁也无妨,因为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探索。接下来的“万双白璧不赊春”,用白璧象征春天的美好,强调了春天的珍贵而不需等待,这种急切的心情和对时间的珍惜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腊醅已老久未压”则透露出一丝惆怅,腊酒的老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美好,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及时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等到失去时才追悔。最后一句“扬柳青青不待人”则以生动的意象结束,春天的杨柳已经吐绿,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希望,而它的生长并不需要他人的陪伴,体现出一种独立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胜地何妨行东频:美丽的地方,何妨频繁地去游玩呢?
    • 万双白璧不赊春:春天的美好如同无数的珍贵白玉,不需要赊账去享受。
    • 腊醅已老久未压:腊酒已经老了很久没再酿造,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扬柳青青不待人:春天的杨柳已经变得青翠,不必再等待他人,强调享受当下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比作白璧,凸显其珍贵。
    • 拟人:杨柳的生长被赋予了主动性,强调独立与自主。
    • 对仗:全诗的结构较为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向往,提倡及时享乐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胜地: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人们对游玩的热爱。
  • 白璧:象征珍贵、美好,寓意春天的美好。
  • 腊醅: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消磨。
  • 扬柳:春天的象征,寓意生命的勃发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胜地”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地方
    B. 难以到达的地方
    C. 人口稠密的城市
    D. 贫瘠的土地

  2. “万双白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大量的财富
    B. 春天的美好
    C. 人生的烦恼
    D. 过往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腊醅”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冬天的酒
    C. 夏天的阳光
    D. 秋天的果实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孟浩然《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强调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述春天的细腻变化,情感上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