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尧夫霁登石阁》

时间: 2025-01-04 09:41:00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目穷莽苍织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檐危槛出林端,王屋嵩丘咫尺间。
独爱高明游佛阁,岂知忧喜满尘寰。
目穷莽苍织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阁上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飞檐高耸,阳光透过林间,王屋山和嵩山近在咫尺。我特别喜爱在这明亮的佛阁中游玩,哪里知道世间的忧愁和欢乐都充满尘世。眼睛望向远方,苍茫的景色似乎将我的思绪抽尽,身体却得以在这万象中悠闲自在。闲暇的日子登上高阁,数也数不尽,唯有那悲风和残叶,已然渐渐凋零。

注释:

  • 飞檐:指屋檐高翘,形象生动,给人一种悬空的感觉。
  • 危槛:高而危险的栏杆,形象地表现出阁楼的高度。
  • 王屋嵩丘:指的是王屋山和嵩山,都是著名的山名,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独爱:特别喜爱,强调个人的情感。
  • 高明游佛阁:在明亮的佛阁游玩,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向往。
  • 忧喜满尘寰:世间的忧愁和快乐充满了这个尘世,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
  • 目穷莽苍:眼睛望向远方,看到的都是苍茫的景色。
  • 逍遥万象闲:身心得到自在,感受到万物的悠闲。
  • 悲风残叶:带着悲伤的风和凋零的叶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其诗风清新、简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北宋盛世,诗人在一个闲暇的日子里登上石阁,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写下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和邵尧夫霁登石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的开头,以“飞檐危槛”描绘了阁楼的高耸,营造出一种飘然欲飞的意境。接着提到“王屋嵩丘”这两座名山,表明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多么的壮丽。诗人“独爱高明游佛阁”,表现了他对清明、明亮的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而后半部分的“目穷莽苍织毫尽”,则是对视野的阐述,诗人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苍茫与渺小,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忧喜满尘寰”则揭示了世间万象的复杂,生活中的悲喜交加常常让人无法逃避,然而诗人在此却选择了“逍遥万象闲”的态度,体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用“暇日登临无厌数,悲风残叶已珊珊”来总结,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宁静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檐危槛出林端:描写阁楼的高耸,给人以悬空之感。
  2. 王屋嵩丘咫尺间:写出周围的名山,强调自然的壮丽。
  3. 独爱高明游佛阁:表达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喜爱与向往。
  4. 岂知忧喜满尘寰:反映出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5. 目穷莽苍织毫尽:眼前的景象无穷无尽,感受到一种苍茫的辽阔。
  6. 身得逍遥万象闲:内心的悠闲自在,享受自然的宁静。
  7. 暇日登临无厌数:闲暇的日子在高阁上游玩,乐此不疲。
  8. 悲风残叶已珊珊: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目穷莽苍”,将视觉的极限与苍茫的感觉结合在一起。
  • 对仗:如“忧喜满尘寰”与“逍遥万象闲”,形成韵律的和谐美。
  • 拟人:悲风残叶,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事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檐:象征高远与飘逸,表现出空间的开阔。
  • 王屋嵩丘:代表着自然的伟岸与人文的厚重。
  • 佛阁:象征着心灵的寄托与宁静的追求。
  • 悲风残叶: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两座山是? A. 泰山与华山
    B. 王屋山与嵩山
    C. 黄山与庐山
    D. 峨眉山与武当山

  2. 填空题:诗人表达了对____文化的向往。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悲风残叶”象征着时间的静止。(对/错)

答案:

  1. B
  2. 佛教
  3. 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的《和邵尧夫霁登石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显宁静和内敛,而司马光则更多地反映了人生的复杂与多面。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