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谢内翰以中仍期枉顾》

时间: 2025-01-06 11:22:14

高斋足秋雨,幽兴迥难亲。

理悟床头易,香酣瓮面春。

乡评今视昔,世态假疑真。

何夕西城月,清谈共可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酬谢内翰以中仍期枉顾
作者:潘希曾 〔明代〕

高斋足秋雨,幽兴迥难亲。
理悟床头易,香酣瓮面春。
乡评今视昔,世态假疑真。
何夕西城月,清谈共可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雨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高高的书斋因为秋雨而显得更加清冷,幽静的情趣却难以与人分享。虽然理智的领悟在床头容易获得,但诗人却沉醉于春日的香气中。乡里的评议与当今的对比,让人对世态的真假有了怀疑。何必在西城的明月下,来一场清谈呢?共赏明月的人也难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斋:指高处的书房,象征书卷气和文化气息。
  • 幽兴:指幽静的兴致情趣。
  • 理悟:理性的领悟。
  • 香酣:指沉醉于香气之中。
  • 瓮面春:形容像瓮一样的容器,盛放着春天的气息。
  • 乡评:乡里的人对事物的评价。
  • 西城月:西边城市的明月,象征清静的夜晚。

典故解析
无显著典故,但表达了对世态的反思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希曾(生卒年不详),字宗道,号云溪,明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秋雨、月色等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世态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床头的理悟与春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秋雨带来的清冷感,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诗人在高斋中对幽静环境的感伤。紧接着,诗人提到“理悟床头易”,暗示在独处时,理智的思考显得更加容易,然而这样的思考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香酣瓮面春”,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尤其是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世态的反思,诗人通过“乡评今视昔”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与往昔的对比与疑惑,显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提出了对清谈的反思,表达了对友情与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传达出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斋足秋雨:在高处的书斋中,秋雨淅淅沥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幽兴迥难亲:幽静的兴致难以与人分享,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3. 理悟床头易:理性的领悟在床头容易获得,暗示独处时的思考。
  4. 香酣瓮面春:沉醉于春天的香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乡评今视昔:乡里对比往昔与现在的看法,引出对世态变化的思考。
  6. 世态假疑真:世态的真实与虚假让人产生怀疑,表现了诗人的迷茫。
  7. 何夕西城月:在西城的明月下,提出清谈的设问,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8. 清谈共可人:与人分享清谈的愿望,表露出对友情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瓮面春”比喻春天的气息,形象生动。
  • 对仗:如“乡评今视昔”,展示了诗人在对比中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现了在动荡社会中对人情冷暖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孤独与清冷。
  • 高斋:代表文化与知识的积累。
  • 香酣:象征美好与愉悦的事物。
  • 西城月:象征孤独的夜晚与渴望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斋足秋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2. “乡评今视昔”中的“乡评”指的是什么?
    A. 乡里的风景
    B. 乡里的人对事物的评价
    C. 乡里的节日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孤独与思考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夜泊牛头》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孤独,但更加强调忧愁的情感。
  • 《夜泊牛头》:通过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展现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