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石寺问名寺之因缘老僧指门旁石如覆钟状赋诗一首邀何袭明登仕同赋》
时间: 2025-01-06 10:1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钟石寺问名寺之因缘老僧指门旁石如覆钟状赋诗一首邀何袭明登仕同赋
作者: 孙觌 〔宋代〕
月斧琢朣胧,团栾覆石钟。
连络青云根,点注碧藓封。
补天记女娲,移山诧愚公。
当年偶遗漏,堕此草莽中。
奇礓久沦蛰,化出金仙宫。
老僧惯见之,笑视瓦砾同。
砺角戏乌犍,迸火敲青童。
摩挲问亡恙,千岁今一逢。
堂堂张茂先,扣以蜀井桐。
噌吰振林莽,叱吸万窍风。
澒洞众壑满,吼彻九地通。
狂奔窜幽魅,惊怒拔老龙。
丰山霜露零,彭蠡波浪舂。
一鸣固有待,寸筳那得攻。
水曹笔五色,东序罗笙镛。
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
伟兹抱奇音,伴我窥灵踪。
赋诗乃不如,露草号秋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像钟的石头,诗人通过老僧的指引,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月色像斧子雕刻出的朦胧景象,覆盖在石钟上的团栾。它连通着青云的根,点缀着碧绿的苔藓。提到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对昔日英雄故事的怀念。老僧见多识广,面对石头也只是笑笑,似乎一切都如同瓦砾一般。诗中还提到风声呼啸,树林摇动,彷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呼唤。最后,诗人感叹写诗不如听虫鸣,更能感受到自然的韵律。
注释
- 月斧:形容月光如斧头般明亮,雕刻出清晰的形状。
- 团栾:形容石头的形状,像圆形的钟。
- 青云根:指青云的根基,象征高洁的理想。
- 补天:指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的故事,象征创造与修复。
- 愚公:指愚公移山的故事,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觌,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思考,常常通过自然景象来探讨人生、理想与信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游历钟石寺时,诗人受到石头形状的启发,借此表达对历史典故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韵律和谐,展示了诗人对钟石寺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首联通过月光与石钟的结合,引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意境。诗中提及女娲补天与愚公移山的典故,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更引发读者对坚持与创造的思考。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石钟的奇特和大自然的力量。尤其是在描写风声与自然景象时,诗人通过动词的运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态美。
此外,诗中“赋诗乃不如,露草号秋虫”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谦逊与对自然声音的崇敬,体现了他对自然灵感的深刻理解。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又夹杂着哲理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斧琢朣胧:描绘月光把石头雕刻得朦胧而美丽。
- 团栾覆石钟:形容石头的形状像覆着一个大钟。
- 连络青云根:暗示这块石头与青云的联系,象征理想。
- 点注碧藓封:表示苔藓覆盖在石头上,增加了自然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斧琢朣胧”将月光比作雕刻工具,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运用得当,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钟:象征自然的奇观,代表着永恒。
- 月光:象征着希望和灵感。
- 苔藓: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女娲补天”主要象征什么?
a) 创造与修复
b) 坚持与不懈
c) 自然的美丽 -
诗人用“月斧”这一比喻来形容什么?
a) 石头的形状
b) 月光的明亮
c) 自然的声音 -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敬畏?
a) 历史
b) 自然
c) 文学
答案:1-a;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夜泊牛头》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通过自然景观探讨人生的哲理,展现出一种隐逸之美。
- 李白的《夜泊牛头》则通过对夜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孙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