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三首》
时间: 2025-01-03 08:1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三首
作者: 邓肃 〔宋代〕
万里归来卧白云,
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
巨擘於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
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
径觅吾徒作半醺。
白话文翻译:
我远行万里归来,懒散地卧在白云之下,
蚂蚁般的小人物竟敢摇动大树,真是纷纷扰扰。
我的大儿子文举现在不知道身在何处,
那些伟大的才子在高位之上也只是在空谈。
这片空旷的天地能容纳数百人,
模糊间仿佛看见二三个人的身影。
小槽里谁能有真珠般的滴水,
我只是在寻觅,结果却醉得半迷糊。
注释:
字词注释:
- 蚍蜉:蚂蚁,形容微小的力量。
- 撼树:摇动大树,比喻微小的势力试图影响大的事物。
- 文举:指有才华的人,古代科举中取得高分的考生。
- 巨擘:指有成就的人或大人物。
- 蒙胧:模糊不清。
- 真珠滴:比喻珍贵之物,形容小槽中的水滴像珍珠一样稀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文举”,可见于唐代科举制度,指的是有才华的士人。
- “巨擘於陵”暗指高位者,似乎在反映当时社会对权势人物的无奈与嘲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肃,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邓肃归乡后,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际遇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无奈,也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诗歌鉴赏:
《偶成三首》透过邓肃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乱象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万里归来卧白云”引入,诗人远行归来,心境如云,既有自由的洒脱,又隐含着对现实的逃避。接着“蚍蜉撼树政纷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小人物在大社会中无力而又愤懑的心理,令人深思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四句通过对家庭的思念,反映了对儿子未来的关切,似乎在质问高位者的价值和责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真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小槽谁有真珠滴”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隐含着对生活的反思与自省。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归来卧白云”:远行归来,身心放松,寄情于自然。
- “蚍蜉撼树政纷纷”:比喻小人物在大环境中无力挣扎,感叹社会的复杂。
- “大儿文举知何在”: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感叹人生的无常。
- “巨擘於陵亦谩云”:对权势者的讽刺,表明他们的言论未必真实有用。
- “空洞能容数百辈”:形容社会的浩瀚与复杂,许多人在其中迷失。
- “蒙胧如见二三分”:模糊中似乎看到一点点的希望。
- “小槽谁有真珠滴”:珍贵的东西在生活中难以寻觅。
- “径觅吾徒作半醺”:在追寻中,感到迷惘和醉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蚍蜉撼树”形象地表现微小力量的不自量力。
- 对仗:如“万里归来”与“空洞能容”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回顾与思考,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与洒脱,反映诗人的心境。
- 蚍蜉:象征微弱与无力,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挣扎。
- 真珠:象征珍贵与渴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蚍蜉撼树”中的“蚍蜉”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蚂蚁
- B. 蚊子
- C. 苍蝇
-
诗中提到的“大儿文举”主要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诗人的儿子
- C. 诗人的弟弟
-
诗人在诗中对高位者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讽刺
- C. 忽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邓肃的《偶成三首》与杜甫的《登高》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邓肃的诗更显得洒脱,杜甫则更多地流露出悲壮。在主题上,两者同样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