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 其四 革囊》

时间: 2025-01-02 06:19:16

纫革为囊号库奴,精粗器用此中俱。

岂须锦缘还丝绾,无过茶铛及饭盂。

诗句清新记耶律,辩言诙谑幸侏儒。

经翻四十二章过,乍可因之悟幻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 其四 革囊

纫革为囊号库奴,
精粗器用此中俱。
岂须锦缘还丝绾,
无过茶铛及饭盂。
诗句清新记耶律,
辩言诙谑幸侏儒。
经翻四十二章过,
乍可因之悟幻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用皮革制作的囊袋,称为“库奴”。在这个囊袋里,无论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器物都可以容纳。其实不需要用锦缎和丝线来装饰,简单的茶壶和饭碗就足够了。诗句清新,让人想起耶律氏的风采,机智而幽默的言辞令人愉悦。经过四十二章的翻译,偶尔可以由此领悟到人生的虚幻。


注释:

  • 纫革:用皮革编织。
  • :袋子,指皮革制成的囊袋。
  • 库奴:指一种特定的容器。
  • 精粗:精致与粗糙的器物。
  • 锦缘:锦缎的边缘,用以装饰。
  • 茶铛:茶壶,泡茶的器具。
  • 饭盂:盛饭的碗。
  • 耶律:指契丹族的一个著名家族,诗人借此提到它来引发联想。
  • 辩言诙谑:能言善辩而又幽默。
  • 幻躯:指人生的虚幻和不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字显之,号德馨,清代的皇帝,年号乾隆。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擅长诗词,广泛收集古代文献,注重文治。弘历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清新的雅致。

创作背景:

《蒙古土风杂咏》是弘历在对蒙古文化的探索与描绘中所作,体现了他对草原文化的敬重与思考。诗中涉及的生活用品,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民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革囊”为起点,展现了蒙古民族的实用主义精神。开篇的“纫革为囊号库奴”直接引入主题,暗示了生活的简单与实用。诗人反对华丽的装饰,认为“岂须锦缘还丝绾”,通过对比显示出简朴的美。诗中提到的“茶铛及饭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随后,诗人提到耶律,似乎在借用历史人物来表达对智慧与机智的赞美。“辩言诙谑幸侏儒”一句,传达出一种幽默感,可能暗示了生活中小人物的智慧与风趣。最后几句“经翻四十二章过,乍可因之悟幻躯”,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明经过一番学习与思考后,才得以领悟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侧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蒙古土风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纫革为囊号库奴:用皮革编制成包,称为“库奴”,直接引入主题。
  2. 精粗器用此中俱:在这包里,无论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器具都能放得下,强调实用性。
  3. 岂须锦缘还丝绾:不需要华丽的装饰,暗示生活的简朴。
  4. 无过茶铛及饭盂:简单的茶壶和饭碗就足够了,表现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受。
  5. 诗句清新记耶律:诗句清新,令人联想到耶律氏,暗示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6. 辩言诙谑幸侏儒:巧妙的言辞和幽默,表现生活中的智慧。
  7. 经翻四十二章过:经过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
  8. 乍可因之悟幻躯:通过这些经历,偶尔可以领悟到人生的虚妄。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华丽与朴素,突出主题。
  • 借代:用“耶律”代表历史智慧。
  • 比喻:将生活的简单比作真实的存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强调了生活的真实与智慧,传达了一种对草原文化的深厚理解与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革囊:象征生活的实用与朴素。
  • 茶铛、饭盂:日常生活的具象,代表平民的简单生活。
  • 耶律:历史智慧的象征,富有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库奴”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皮革制作的囊袋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装饰品
  2. 诗人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 A. 华丽的装饰
    • B. 真实的生活
    • C. 历史的传承
    •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诗经》中的田园诗,描绘简单生活的美。
  • 李白的《月下独酌》,体现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对清代诗人的作品有详细的收录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提供古代文化背景的全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