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白话文翻译:
我默默承受着王倪所教的道理,超越了尹喜的深邃思想。
欣然与八景山的友人相聚,正值九丹时节。
如同鸾鸟和仙鹤,徜徉在遥远的烟云之中,这片江山使我思念无尽。
当我迁往洞庭湖的那一天,仍会铭记在上京的约定。
注释:
- 默受:默默地接受。
- 王倪:王倪,指王羲之和其道理,隐喻书法或文化。
- 尹喜:尹喜,古代思想家,代表深刻的哲理。
- 八景:指八个美丽的景色,通常指某个地方的山水风光。
- 九丹:古代传说中的仙丹,象征长生不老。
-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和超脱凡俗。
- 烟境:指烟雾笼罩的境界,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迁洞庭日:指迁居至洞庭湖的日子。
- 上京期:指在京城的约定或期望。
典故解析:
- “王倪道”与“尹喜师”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传承,体现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
- 八景、九丹常用于描绘美景与长生之愿,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鸾鹤遥烟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唐代皇帝,号玄宗,以文治著称,诗词方面尤为出色。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了高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李隆基即将送别玄静先生回到广陵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与玄静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开头的“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便表明了诗人对文化精神的认同与追求,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接着“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则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一句,蕴含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烟雾缭绕的境界,更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最后两句“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则是对友人未来的祝福,暗示着人生的迁移与变幻,留给读者一种回味无穷的情感。
整首诗在表现送别之情时,融入了对文化的追求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李隆基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底蕴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默受王倪道:默默地接受王羲之的书法道理,体现对书法的崇敬。
- 逾深尹喜师:超越了尹喜的哲理思想,表达对深刻文化的追求。
- 欣同八景会:与友人欢聚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 更叶九丹时:正值九丹的季节,象征着美好与长生的愿望。
- 鸾鹤遥烟境:描绘遥远的理想境界,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
- 江山渺别思:对江山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离别的惆怅。
- 当迁洞庭日:即将迁往洞庭湖,暗示人生的变迁。
- 留念上京期:铭记与友人之间的约定,展现了珍贵的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鸾鹤”代表高洁的情操。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意象: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形成了诗的主体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融入对文化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鸾鹤:象征高洁、超凡脱俗的理想。
- 烟境:代表着虚幻与理想,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 江山:象征自然的广阔与人世的沧桑,激发思乡与别离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倪"指的是哪位著名书法家?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维 -
“鸾鹤遥烟境”中的“鸾鹤”象征什么? A. 平凡
B. 高洁
C. 繁华 -
诗中提到的“九丹”象征了什么? A. 幸福
B. 长生不老
C. 友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与李隆基的送别诗,两者虽同为送别,但李白更注重豪情与奔放,而李隆基则更显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隆基诗词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