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时间: 2025-01-04 12:25:27

幕府文书日已稀,清◇岁晏喜札携。

寒山带郭穿松路,瘦马寻春踏雪泥。

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

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
作者:欧阳修 〔宋代〕

幕府文书日已稀,
清岁晏喜札携。
寒山带郭穿松路,
瘦马寻春踏雪泥。
翠藓苍崖森古木,
绿萝盘石暗深溪。
为贪赏物来犹早,
迎腊梅花吐未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天后冬季的东山寺游览情景。诗人感慨幕府的文书已经越来越少,喜悦的信件也随之减少。走在寒冷的山中,松树间的小路蜿蜒而行,瘦弱的马儿在雪泥中寻找春天的气息。青翠的苔藓在苍翠的崖壁间生长,古老的树木显得更加葱郁,绿色的萝卜缠绕在石头上,深溪则显得暗淡而幽深。虽然贪恋这美景,但春天来得尚早,腊梅花的开放还不齐全。


注释

字词注释:

  • 幕府:古代官府或朝廷的代称。
  • 文书:指公文或信件。
  • 寒山:指寒冷的山,描绘冬季的环境。
  • 带郭:环绕城郭的意思。
  • 寻春:寻找春天的迹象。
  • 踏雪泥:在雪泥中行走。
  • 翠藓:青绿色的苔藓。
  • 苍崖:苍翠的山崖。
  • 绿萝:一种植物,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 吐未齐:腊梅花尚未完全开放。

典故解析:

  • 东山寺:指的是东山上的寺庙,常常是文人墨客游览之地。
  • 腊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腊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极为卓越,尤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末春初,诗人陪同友人游东山寺,表达了在寒冷的冬季中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冬季的肃杀与生机的萌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冬末春初的特有景象和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开头两句“幕府文书日已稀,清岁晏喜札携”,引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友谊的珍视。接着,诗人将读者带入寒山的环境中,细腻地描绘出松树和雪泥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冷清却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尤其“瘦马寻春踏雪泥”一句,传达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期待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则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苍翠和幽深。最后两句“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想要欣赏春天的美景,但此时尚为冬季,腊梅花尚未齐全,体现了春意未至的惆怅和美好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沉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幕府文书日已稀:诗人感慨官府的公文越来越少,暗示时局的变化。
  2. 清岁晏喜札携:新年的到来让人喜悦,诗人与友人相聚。
  3. 寒山带郭穿松路:描绘寒冷的山景,山间有松树的小路。
  4. 瘦马寻春踏雪泥:瘦马在雪泥中行走,象征寻找春天的希望。
  5. 翠藓苍崖森古木:生动描绘了苍翠的苔藓和古老的树木。
  6. 绿萝盘石暗深溪:绿色的萝卜缠绕在石上,溪水显得幽深。
  7. 为贪赏物来犹早:虽然想要欣赏美景,但时机尚早。
  8. 迎腊梅花吐未齐:腊梅花尚未完全开放,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如“寒山”、“腊梅花”等意象,富含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拟人:瘦马“寻春”,赋予马儿寻找春天的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象征寒冷、孤独和静谧。
  • 瘦马:代表艰难的旅途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 腊梅花: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春天的来临。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思考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欧阳修
    C. 杜甫

  2. “寒山带郭穿松路”中“郭”指的是: A. 城墙
    B. 村庄
    C. 河流

  3. 腊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消逝
    B. 春天的到来
    C. 冬季的寒冷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风格与欧阳修的《冬後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了生动的春意,而后者则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期待与思考。

解读:两首诗在季节的描写上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欧阳修诗文全集》
  2. 《宋代诗词鉴赏》
  3.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