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怀古五绝》
时间: 2025-01-17 01:01: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馆娃宫怀古五绝
作者: 皮日休
绮閤飘香下太湖,
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
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
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
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
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
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
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
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
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
溪月弯弯欲效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馆娃宫的历史,表达了对古代越吴纷争的感慨。诗中描写了太湖边香气四溢的阁楼,乱兵在拂晓时侵入姑苏。越王的羞愧在于他只把西施这位美人献给了吴国。郑妲在玉阶上无言以对,夜晚的箭雨如同飞舞的毒蝎。越王指向高台笑着,但却只见昔日的金镂楣。半夜的娃宫变成战场,血腥之气混杂着宴席的香味。西施的蜡烛残烛未燃尽,仍为君王流下几行泪。素袜虽然遮掩但未能掩盖羞愧,越军仍然畏惧伍员的头颅。吴王对西施的恨意如同魂魄在场,只能在水边寻找西施的身影。金玉步伐在廊中响起,采蘋山上的华丽衣裳随风飘动。不知如今水葬之地何在,月色弯弯似在模仿西施的愁眉。
注释
- 绮阁: 华丽的楼阁。
- 姑苏: 古地名,今苏州。
- 越王: 指越国的国君。
- 西施: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而被献给吴王。
- 郑妲: 指郑国的美人。
- 罘罳: 古代的捕鸟器,形状像网。
- 伍员: 越国名将,吴国的主要敌人。
- 娃宫: 指馆娃宫,古代传说中的殿堂。
- 水葬: 指水中的埋葬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梦阮,号青霞,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因其个性洒脱和诗风清新而闻名。其作品多以咏史、咏怀、山水为主要题材,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馆娃宫怀古五绝》写于皮日休晚年,时值战乱和士族纷争,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表达对美人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此诗通过描绘西施与越王、吴王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对国家、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馆娃宫为切入点,借古讽今,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不仅仅是对过往美人和国君的怀念,更深刻地揭示了权力与欲望的悲剧。开头部分提到的“绮阁飘香”展现了一种繁华的景象,而随之而来的“乱兵侵晓”则暗示了这繁华背后的动荡不安。越王因美人而感到羞耻,表现出对权力与个人情感之间矛盾的反思。随着诗的深入,历史的血腥与美丽的对比愈加明显,西施的泪水不仅是对爱情的怀念,更是对历史无情的叹息。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绮阁飘香下太湖: 描绘了太湖边一座华丽的楼阁,透露出一种安逸的气氛。
- 乱兵侵晓上姑苏: 反转了前面的安逸,揭示了战争的侵扰。
- 越王大有堪羞处: 表达越王因西施而感到羞愧,暗示情感与责任的冲突。
- 只把西施赚得吴: 说明西施被献给吴国,成为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
修辞手法
- 对比: 将繁华与血腥形成对比,强化历史的悲剧感。
- 拟人: “溪月弯弯欲效颦”,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连接,增强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人的追忆,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无情与个人情感的脆弱,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馆娃宫: 象征着美丽与历史的交汇,表达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 西施: 代表美丽的牺牲和历史的悲哀。
- 太湖: 代表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王”指的是哪个国家的国君?
- A. 吴国
- B. 越国
- C. 齐国
-
西施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权力
- B. 美丽与牺牲
- C. 战争
-
“乱兵侵晓”描绘了什么情景?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节日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人生短暂与豪情。
诗词对比
- 皮日休 vs. 杜甫: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中的情感,但更强调家国之痛,而皮日休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胡适《诗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