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谩书韵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5:17: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谩书韵 其四
蠢钝形躯不奈炎,
偏宜露顶坐风帘。
高才处世如舟险,
佞口交人似蜜甜。
几上遗编开睡目,
琴中流水拂垂髯。
客来忽见平生友,
好是灯花昨夜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和交友之道的感慨。诗人感到自己无能的身体在炎热中难以忍受,却偏偏适合在清风中闲坐。高才在这个社会中像在险峻的舟上行驶一般,交往的口才如同甜蜜的蜜糖,容易让人上当。桌上遗留下的书籍让我睁开沉睡的眼睛,琴弦上的流水轻轻拂过我的胡须。当老朋友来访,我才恍然发现,这就像是昨晚灯花的占卜一样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蠢钝:愚笨,形容思维迟钝。
- 不奈:难以忍受,无法应对。
- 露顶:形容头部暴露在外,通常指在凉爽的环境中。
- 舟险:比喻生活中的艰险情境。
- 佞口:善于奉承的人,口才出众但不真诚。
- 交人:交往的人。
- 几上遗编:几案上遗留下的书籍。
- 拂垂髯:轻轻拂过胡须。
- 灯花:指灯笼中的花饰,这里引申为美好的象征。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灯花”有着古代文人雅士喜爱在夜间灯下吟诗作对的传统,暗示友谊和文人的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贤(原德),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风格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关注世事,兼具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抒怀之作。李贤在此诗中,借助友人相聚之事,表达了对人生和交友之道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期待。开篇以“蠢钝形躯不奈炎”引人深思,诗人自我贬低,强调了自身的无能与社会的炎热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通过“高才处世如舟险”揭示了才华与生活之间的矛盾,暗示有才之人在世间所遭遇的风险与挑战。
“佞口交人似蜜甜”则生动描绘了人际交往中的虚假与甜言蜜语,代表了对表面交往的无奈与警醒。诗中“几上遗编开睡目”,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与友谊的珍视,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阅读与反思。
最后两句“客来忽见平生友,好是灯花昨夜占”则是转折,表达了与朋友相聚时的欢愉,恰如灯下花影,虽短暂却极为美好。整首诗既有对无奈的感叹,又有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蠢钝形躯不奈炎:诗人自嘲身体笨拙,面对炎热天气感到无能为力。
- 偏宜露顶坐风帘:强调清风舒适的环境更适合自己,暗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
- 高才处世如舟险:高才之人在生活中如同在险船上,寓意人生的艰辛。
- 佞口交人似蜜甜:形容交往中的阿谀奉承,令人感到甜蜜却充满虚假。
- 几上遗编开睡目:遗留的书籍令诗人清醒,象征知识的力量。
- 琴中流水拂垂髯:琴声如流水轻抚胡须,诗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 客来忽见平生友:朋友的来访让诗人感到惊喜,意外的相聚。
- 好是灯花昨夜占:比喻这种相聚如同昨夜的美好占卜,令人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才”比作“舟险”,揭示社会的艰难。
- 拟人:将琴声形象化,赋予其轻柔的动作。
- 对仗:如“几上遗编”与“琴中流水”,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无能、社会交往的反思,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形躯:象征身体的脆弱与无力。
- 风帘:寓意自然环境的舒适与宁静。
- 舟险:象征人生的风险与挑战。
- 蜜甜:象征虚假的交往与表面的甜美。
- 琴中流水:象征艺术的流动与诗人的情感。
- 灯花:象征美好的友谊与时光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才处世如舟险”是用什么比喻来形容的?
- A. 船
- B. 风
- C. 冒险
-
“佞口交人似蜜甜”中的“佞口”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 A. 诚实的人
- B. 善于奉承的人
- C. 忍耐的人
-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珍视?
- A. 自身的无能
- B. 朋友的相聚
- C. 知识的学习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贤:李白的诗多豪放奔放,而李贤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内敛,两者在表达友谊时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贤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