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涛歌》
时间: 2025-01-01 15:23: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涛歌》
作者:许建勋 〔清代〕
天风吹起瀛海秋,
银涛万丈掀山邱。
大壑沸腾望不极,
但闻空际鸣飕飗。
初疑怒猊抉石走,
又如渴骥奔泉遒。
旅客惊闻消壮志,
羁人骇听生乡愁。
安得狂澜挽既倒,
射潮争说钱王镠。
鼙鼓动地雷雨作,
素车白马龙伯游。
俄焉月上群籁息,
一镜空明万里流。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海风吹起了滔滔的海浪,
白色的浪花如同千丈高的山丘般翻滚。
深渊中的波涛翻滚不止,
只听得空中传来阵阵风声。
起初以为是猛兽在撕扯岩石,
又像是渴望奔跑的骏马奔向泉水。
旅途中的人们惊恐地听着,
羁旅的人生出对故乡的思念。
怎么能让这狂涛再度翻转,
争论潮汐的英雄钱王镠。
鼓声如雷震动大地,
白马和素车在龙伯的游玩中。
不久,月亮升起,群山静息,
清澈的水面如同明镜,万里浩瀚流淌。
注释
- 瀛海:指广阔的海洋。
- 银涛:形容海浪白色的浪花。
- 猊:古代神兽,形似狮子,常用于形容猛兽。
- 骥:指良马。
- 羁人:被拘束的人,指旅客或流亡者。
- 钱王镠:指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钱镠,以智勇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建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听涛歌》是一首描绘海涛壮丽景象的诗篇,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大海的波涛与旅客内心的情感冲突。开篇即以“天风吹起瀛海秋”引出海的秋季景象,给人一种浩瀚与壮阔之感。接着,诗人用“银涛万丈掀山邱”描绘海浪的汹涌,形象地表现出海的力量与气势。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引入了旅客的心理感受,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壮志未酬的失落。“旅客惊闻消壮志,羁人骇听生乡愁”生动地传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最后,诗人以“月上群籁息,一镜空明万里流”收束全诗,展示了宁静与和谐的美好画面,形成了对比,突显了大海的狂暴与内心的平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风吹起瀛海秋:描绘秋天的海面,风起浪涌。
- 银涛万丈掀山邱:海浪像万丈高的山丘,形容其气势磅礴。
- 大壑沸腾望不极:深渊中的波涛翻滚,无法望尽。
- 但闻空际鸣飕飗:只听见风声,感受空灵之境。
- 初疑怒猊抉石走:起初认为是猛兽在撕扯岩石。
- 又如渴骥奔泉遒:又像渴望水源的马奔涌而去。
- 旅客惊闻消壮志:旅客听到波涛声,感到壮志消磨。
- 羁人骇听生乡愁:流亡的人因波涛声而生故乡之愁。
- 安得狂澜挽既倒:如何能让这狂涛再次翻转。
- 射潮争说钱王镠:谈论潮汐的英雄钱王镠。
- 鼙鼓动地雷雨作:鼓声如雷,带来震撼。
- 素车白马龙伯游:描述游玩的场景。
- 俄焉月上群籁息:不久月亮升起,万物归于宁静。
- 一镜空明万里流:清澈的水面如镜,展现广阔的天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涛万丈”形容浪花的高大。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旅客因波涛声而生愁。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素车白马”。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既描绘了自然的壮丽,又表达了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涛:象征力量与不可抗拒的自然。
- 旅客:代表了人们对自由与故乡的渴望。
- 月亮:象征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听涛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许建勋
D. 白居易 -
“银涛万丈”中“银涛”指的是什么?
A. 白色的海浪
B. 银色的沙滩
C. 银色的船只
D. 银色的鱼群 -
诗中“羁人”指的是?
A. 自由人
B. 被拘束的人
C. 旅行者
D. 渔民
答案: 1.C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 - 白居易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听涛歌》与《浪淘沙》同为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但前者更富有情感深度,而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