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明黄钟,万物资始。
钦若高穹,吉蠲时祀。
神策泰元,增授无已。
群生熙熙,函蒙繁祉。
白话文翻译:
气候明朗如黄钟之音,万物因此而开始生长。
对苍天的敬仰如同高高的穹顶,时节的祭祀带来了吉祥。
神明的旨意如同泰元之气,不断给予人间恩惠。
众生生活安宁,享受着丰厚的福祉。
注释:
- 气明:指天气晴朗、气候明净。
- 黄钟:古代乐器,象征和谐与吉祥。
- 钦:恭敬、敬仰。
- 高穹:天空的高远,象征无上的权威。
- 吉蠲:吉祥的祈愿和祭祀。
- 神策:神灵的意志与安排。
- 泰元:象征太平、安宁的状态。
- 熙熙:形容人们生活和乐、安宁繁荣。
- 函蒙:包容、涵盖,指给予的恩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隋代的诗作。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重要的朝代,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虽然作者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创作受时代背景影响,表现了对自然与神明的尊重与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宗时期,反映了当时对自然与神明的崇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神明保佑的期盼。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旨在祈求丰收与安宁。
诗歌鉴赏:
《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是一首反映古人对自然与神灵敬畏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气候变化与祭祀活动的美好,营造了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首句“气明黄钟”以自然现象引入,象征着万物生长的基础,表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苍天的崇敬与祭祀的吉祥,强调了神祇的恩赐。尤其是“神策泰元,增授无已”,突出了自然神力对人间的保佑与恩赐,既有对天命的顺应,又有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最后一句“群生熙熙,函蒙繁祉”则描绘了百姓安宁、繁荣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和神明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明黄钟,万物资始:天气晴朗,万物复苏,象征着生机勃勃。
- 钦若高穹,吉蠲时祀:对天的敬仰如同高空,祭祀带来吉祥。
- 神策泰元,增授无已:神明的意志稳重而持久,恩惠不断。
- 群生熙熙,函蒙繁祉:众生安宁和乐,接受着丰厚的恩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音乐、信仰结合,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例如“气明黄钟”与“群生熙熙”,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使用黄钟等象征元素,表达对自然与神明的敬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规律和神灵恩赐的尊重,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表达出对安宁生活的美好祝愿,展现了隋代人们的精神面貌。
意象分析:
- 黄钟:象征音乐、和谐与吉祥,表明自然界的律动。
- 高穹:象征神明的权威与遥不可及,暗示人们的敬仰之心。
- 神策:象征神明的安排与指导,表达人与神灵的互动关系。
- 熙熙:表现幸福生活的图景,象征繁荣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气明黄钟”中的“黄钟”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气候现象
-
诗中提到的“群生熙熙”是指什么?
- A. 动物
- B. 人民
- C. 植物
-
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 C. 对科技的崇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高宗建炎初祀昊天上帝》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于安定与繁荣的期待,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忧愁,而本诗则更显得积极向上,充满对神明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 《隋唐五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