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赵常德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00:10:35

东南米最贱,旧说湖南北。

及今身见之,价岂下江国。

此行为米来,对此增叹息。

人谓使君贤,宁虑有失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南米最贱,旧说湖南北。及今身见之,价岂下江国。此行为米来,对此增叹息。人谓使君贤,宁虑有失职。

白话文翻译:

东南地区的米价最为低廉,过去常说湖南北部的米价也是如此。但如今我亲眼所见,这里的米价难道会比江国低吗?我此行是为了米而来,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增加了叹息。人们都说使君贤明,难道还会担心有失职之处吗?

注释:

  • 东南米最贱:指东南地区的米价最为低廉。
  • 旧说湖南北:过去常说湖南北部的米价也是如此。
  • 及今身见之:如今我亲眼所见。
  • 价岂下江国:这里的米价难道会比江国低吗?
  • 此行为米来:我此行是为了米而来。
  • 对此增叹息: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增加了叹息。
  • 人谓使君贤:人们都说使君贤明。
  • 宁虑有失职:难道还会担心有失职之处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赵蕃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当时的大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在湖南一带游历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米价的实际情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湖南一带游历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米价的实际情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赵蕃此行可能是为了考察民情,了解当地的米价情况,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南地区和湖南北部的米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诗中,“东南米最贱”与“旧说湖南北”形成对比,突出了湖南北部米价的实际情况。而“及今身见之,价岂下江国”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亲眼所见的现实,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感。最后两句“人谓使君贤,宁虑有失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职责的思考,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南米最贱:开篇即点明东南地区的米价最为低廉,为后文的对比做铺垫。
  2. 旧说湖南北:过去常说湖南北部的米价也是如此,与东南地区形成对比。
  3. 及今身见之:如今我亲眼所见,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感。
  4. 价岂下江国:这里的米价难道会比江国低吗?进一步强调了湖南北部米价的实际情况。
  5. 此行为米来:我此行是为了米而来,表明了诗人的目的。
  6. 对此增叹息:面对此情此景,不禁增加了叹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7. 人谓使君贤:人们都说使君贤明,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
  8. 宁虑有失职:难道还会担心有失职之处吗?表达了对职责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东南地区和湖南北部的米价对比,突出了湖南北部米价的实际情况。
  • 设问:“价岂下江国”和“宁虑有失职”都是设问,增加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南地区和湖南北部的米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 米价:诗中的重要意象,通过米价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陆游 B. 杨万里 C. 赵蕃 D. 苏轼 答案:C

  2. 诗中提到的“东南米最贱”与哪个地区的米价形成对比? A. 湖南北 B. 江国 C. 江南 D. 江北 答案:A

  3. 诗人的此行目的是什么? A. 考察民情 B. 了解米价 C. 游历山水 D. 访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 杨万里的《小池》: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呈赵常德四首 其一》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记》:详细介绍了赵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