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铺岭道中四首 其三 赵蕃 〔宋代〕 芋亩疑如蜀,山田更似闽。祇看无废地,宁复有閒民。
白话文翻译:
这片芋头田让我想起了蜀地,而山间的田地则更像闽地的风光。只需看看这里没有荒废的土地,哪里还会有闲散的百姓呢?
注释:
- 芋亩:种植芋头的田地。
- 疑如:怀疑像,这里指相似。
- 蜀:指古代的蜀地,今四川一带。
- 山田:山间的田地。
- 闽:指古代的闽地,今福建一带。
- 祇看:只需看。
- 无废地:没有荒废的土地。
- 宁复:哪里还会。
- 閒民:闲散的百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涧铺岭道中旅行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景象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行途中,观察到农村的景象后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芋亩和山田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勤劳和生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芋亩和山田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勤劳和生机。诗中的“芋亩疑如蜀,山田更似闽”一句,通过对不同地域特色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后两句“祇看无废地,宁复有閒民”则直接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勤劳景象,没有荒废的土地,也没有闲散的百姓,这不仅是对农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勤劳精神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芋亩疑如蜀”:这句诗通过对芋亩的描写,联想到了蜀地的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农村景象的细腻观察。
- “山田更似闽”:这句诗通过对山田的描写,联想到了闽地的风光,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 “祇看无废地”:这句诗直接反映了农村的勤劳景象,没有荒废的土地,展现了农村的生机。
- “宁复有閒民”:这句诗表达了农村没有闲散的百姓,反映了农村的勤劳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芋亩比作蜀地,山田比作闽地,丰富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诗中的“芋亩疑如蜀,山田更似闽”和“祇看无废地,宁复有閒民”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勤劳和生机,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勤劳精神的肯定。
意象分析:
- 芋亩:象征着农村的勤劳和丰收。
- 山田:象征着农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机。
- 无废地:象征着农村的勤劳和生机。
- 閒民:象征着农村的勤劳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芋亩疑如蜀”中的“蜀”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福建 C. 广东 D. 江苏 答案:A
-
诗中的“山田更似闽”中的“闽”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福建 C. 广东 D. 江苏 答案:B
-
诗中的“祇看无废地”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农村有很多荒废的土地 B. 农村没有荒废的土地 C. 农村有很多闲散的百姓 D. 农村没有闲散的百姓 答案:B
-
诗中的“宁复有閒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农村有很多荒废的土地 B. 农村没有荒废的土地 C. 农村有很多闲散的百姓 D. 农村没有闲散的百姓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田园风光和宁静生活。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涧铺岭道中四首 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勤劳和生机。
- 赵蕃的《涧铺岭道中四首 其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