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杂诗二十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9 21:24:51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

白话文翻译:

在十里之外的壶公庙,喧闹传来逼真的神像。
斧头和锯子雕刻出洞穴的骨架,风雨打湿了松树的鳞片。
天地的气象宽广开阔,春天滋润着草木。
在这热闹的地方,藏有武陵人。

注释:

  • 十里壶公庙:指的是位于十里之外的壶公庙,壶公是道教的神灵。
  • 逼真:形容神像栩栩如生,仿佛真实存在。
  • 斧斤:斧头与锯子,用于雕刻。
  • 刳洞骨:雕刻出洞穴的结构。
  • :干燥或湿润的状态,形容松鳞因风雨而湿润。
  • 气象乾坤豁:指天地之间的气象宽广明亮。
  • 涵濡:滋润、涵养,形容春天的气候滋养草木。
  • 武陵人: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隐居在桃花源中,不知世事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弇,宋代诗人,出身于文人家庭,擅长诗词,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壶公庙的场景,展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和自然之美。诗的开头描绘了庙宇的热闹与生动,神像的逼真仿佛让人感受到神灵的降临。接着,诗人以雕刻和自然风雨为背景,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一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而最后一句“藏得武陵人”,则引入了隐逸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礼赞,更是对内心宁静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壶公庙,喧传像逼真:描绘庙宇的热闹气氛,神像的生动形象引人注目。
  • 斧斤刳洞骨,风雨涩松鳞:通过雕刻和自然环境的交融,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 气象乾坤豁,涵濡草木春:展现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复苏,表达春天的生机。
  • 的应云闹处,藏得武陵人:以武陵人作结,传达隐逸与理想生活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庙宇和神像比作生动的存在,增强表现力。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生存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壶公庙:象征信仰与寄托人们希望的地方。
  • 神像:表现宗教信仰的具体形象。
  • 风雨: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武陵人:代表隐逸者的理想生活,象征着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壶公庙”位于多远的地方? A. 五里
    B. 十里
    C. 二十里
    D. 三十里

  2. “藏得武陵人”指代的是什么人? A. 隐士
    B. 渔夫
    C. 商人
    D. 学者

  3. 诗中“涵濡草木春”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落叶
    C. 春天的生命复苏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弇的《莆田杂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环境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之美,刘弇则注重人文气息与理想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集》